西园招陈彦招同饮

稻粱未饱且纷纷,鸿鹄低徊鸡鹜群。

万里归心闽峤月,十年旅梦瘴溪云。

邻谙好事频赊酒,家不全贫肯卖文。

未用天涯叹离索,一尊满意说桑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稻谷和高粱还未填饱鸟儿们的肚子,它们在人群中纷飞,大雁低飞徘徊在鸡鸭群中。
身处万里之外,心中满是对家乡福建山岭的思念,十年的游子梦中尽是湿热溪边的云雾。
邻居们知道我有好酒瘾,常赊酒给我,虽然家中不算贫穷,但也不愿轻易出售文章。
不必在遥远的地方感叹孤独,一杯美酒足以让我满足,畅谈家乡的桑树和梨树。

注释

稻粱:泛指粮食,这里代指食物。
鸿鹄:天鹅,象征高远的理想。
闽峤:福建省的山岭,代指家乡。
瘴溪:形容湿热多病的溪流。
赊酒:赊账买酒。
肯卖文:愿意出售自己的文章。
离索:孤独,离散。
桑枌:古代常用来比喻故乡或田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陈彦在西园聚会的情景。首句“稻粱未饱且纷纷”,形象地写出人们为生计奔波,如同飞鸟觅食般纷扰,暗示了世态的艰辛。次句“鸿鹄低徊鸡鹜群”以鸿鹄自比,表达诗人虽然身处低微,但仍有高远志向,与鸡鹜混杂形成对比。

第三句“万里归心闽峤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即使身在万里之外,仍心系故乡,闽峤月成为思乡之情的寄托。第四句“十年旅梦瘴溪云”则写出诗人长期在外漂泊,十年的游子生涯,梦境中都是瘴溪边的云雾,流露出浓浓的乡愁。

第五、六句“邻谙好事频赊酒,家不全贫肯卖文”写邻里间的友情和诗人的生活状态,邻居们知道他的困境,常会慷慨解囊,让他赊酒,而他宁可忍受贫困也不轻易出售自己的文章,体现了诗人的骨气和对文学的坚守。

最后两句“未用天涯叹离索,一尊满意说桑枌”点明主题,诗人并不因身处异乡、生活困顿而感叹孤独,反而在与友人的相聚中,借酒浇愁,畅谈桑梓之事,感到满足和安慰。整首诗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坚韧的人生态度和对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345)

黄公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绍兴八年进士第一,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后被秦桧诬陷,罢归。除秘书省正字,罢为主管台州崇道观。十九年,差通判肇庆府,摄知南恩州。桧死复起,仕至尚书考功员外郎兼金部员外郎,卒年四十八,著有《知稼翁集》十一卷,《知稼翁词》一卷

  • 号:知稼翁
  • 籍贯:莆田(今属福建)
  • 生卒年:1109~1156

相关古诗词

西郊步武地春将老矣不能一往朝吉侄今日为遨头涩雨大作非惟人心难并止或尼之枕上得小诗资宋永兄一噱因呈昔游兄弟速寻旧盟勿为天公所玩

无复西郊访绮罗,任教佳景去如梭。

残杯冷炙何曾梦,乱絮飞花积渐多。

举世尽从忙里过,几人能共醉时歌。

不辞作意营春事,急雨狂风可奈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西湖会同年和巫子先韵

一鹯独立鸟群空,寂寞谁怜汉阁雄。

雁塔他年曾接武,乌台今日自生风。

平湖入座摇寒碧,返照催人堕晚红。

目断禁城骢马客,何时谭笑一尊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过白衣庄

草树天边碧,溪流雨外浑。

仆夫经燕岫,筋力尽龙门。

斜日当幽径,轻风度晚村。

筑场茅屋底,约略似东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过使华亭悼七友

恶石乱峥嵘,胡为君此行。

功名成底事,舟楫误平生。

天远宁容问,滩流本自鸣。

林猿如会意,故作断肠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