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白衣庄

草树天边碧,溪流雨外浑。

仆夫经燕岫,筋力尽龙门。

斜日当幽径,轻风度晚村。

筑场茅屋底,约略似东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草地树木延伸到天边,翠绿一片,小溪在雨后水流混浊。
驾车人穿过燕山,疲惫不堪,终于抵达龙门关。
夕阳斜照在幽深的小路上,轻风吹过傍晚的村庄。
在茅屋下方建起打谷场,大致的模样像极了东屯的景象。

注释

草树:草地和树木。
天边:远处的地平线。
碧:翠绿色。
溪流:小溪。
雨外:雨后的。
浑:混浊。
仆夫:驾车人。
经:经过。
燕岫:燕山。
筋力:体力。
尽:耗尽。
龙门:地名,可能指龙门关。
斜日:落日。
当:照在。
幽径:幽静的小路。
轻风:微风。
度:吹过。
晚村:傍晚的村庄。
筑场:建造场地。
茅屋:茅草屋。
底:下方。
约略:大致。
似:像。
东屯:地名,可能是诗人熟悉的某个地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新的乡村画面。首句"草树天边碧",展现出远处草地树木与天空相接的翠绿之色,给人以开阔之感。"溪流雨外浑"则描绘了雨后小溪水色混浊,增添了湿润和生机。"仆夫经燕岫"写出行人经过燕山般的丘陵,暗示旅途的艰辛,但"筋力尽龙门"又寓含着克服困难的决心。

"斜日当幽径",夕阳斜照在幽深的小路上,渲染出傍晚的静谧氛围。"轻风度晚村"进一步描绘了微风吹过村庄,带来一丝凉意和生活的气息。最后两句"筑场茅屋底,约略似东屯",诗人想象在茅屋前建起打谷场,与东屯(可能是指某个田园诗意的地方)相似,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简朴生活的认同。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白衣庄的自然风光和旅途感受,流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劳作的尊重。

收录诗词(345)

黄公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绍兴八年进士第一,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后被秦桧诬陷,罢归。除秘书省正字,罢为主管台州崇道观。十九年,差通判肇庆府,摄知南恩州。桧死复起,仕至尚书考功员外郎兼金部员外郎,卒年四十八,著有《知稼翁集》十一卷,《知稼翁词》一卷

  • 号:知稼翁
  • 籍贯:莆田(今属福建)
  • 生卒年:1109~1156

相关古诗词

过使华亭悼七友

恶石乱峥嵘,胡为君此行。

功名成底事,舟楫误平生。

天远宁容问,滩流本自鸣。

林猿如会意,故作断肠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体南先生戒途有日惠诗为别三复黯然和韵奉送言不逮情(其一)

可但儿曹学未成,鄙心蔓草要锄耕。

劳君穷海坐宾馆,为我文坛作主盟。

苜蓿阑干朝饭薄,图书跌荡夜谭清。

便携琴剑东归得,信有人间桑梓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体南先生戒途有日惠诗为别三复黯然和韵奉送言不逮情(其二)

抟沙聚散苦匆匆,岁晚山寒吾道东。

万木飘萧催客老,一官去住任天公。

情知今夕芳尊倒,魂断长亭返照红。

却喜到家春正好,蛮烟洗尽见华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初秋夜坐

纳凉北窗下,景象有馀清。

林暝惟萤影,庭幽但竹声。

语阑惊坐久,露重觉衣轻。

不寐饶诗思,徘徊参斗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