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命修一统志先师司寇公完书也感而有作三首(其一)

澹荡江湖玉局随,苦心作者调谁知?

户庭直欲包山海,义例频烦托寓卮。

穷尽异书多逸事,得来妙解折群疑。

最怜乐善通怀处,尝许门人赞一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韩菼所作的《被命修一统志先师司寇公完书也感而有作三首》的第一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修纂《一统志》这一重大历史任务的感慨与思考。

首句“澹荡江湖玉局随”,描绘了诗人面对浩瀚的历史资料和繁复的工作时内心的平静与从容,仿佛置身于宁静的江湖之中,手中握着一块象征智慧与权威的玉局。这既是对修纂工作的态度描述,也是对自身能力的一种自信。

接着,“苦心作者调谁知?”一句则流露出诗人对于自己辛勤工作却可能不为他人所知的感慨。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中,每一个细节都需要精心筛选与整理,这份努力与付出,或许只有诗人自己才能深切体会。

“户庭直欲包山海,义例频烦托寓卮”两句进一步阐述了修纂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诗人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够如同包罗万象的山海一般,囊括历史的全貌;同时,对于每一条历史记载的选取与解释,都需遵循一定的原则与标准,这需要他不断地斟酌与权衡。

“穷尽异书多逸事,得来妙解折群疑”则展示了诗人对于历史研究的热情与执着。在众多稀奇古怪的历史书籍中,他寻找着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通过巧妙的解读,解答了许多长久以来的疑惑,为历史研究做出了贡献。

最后,“最怜乐善通怀处,尝许门人赞一辞”表达了诗人对于修纂工作的热爱以及对后人的期待。他认为,在修纂历史的过程中,最令人欣慰的是能够发现并传播那些善良、宽容的历史故事,这些故事不仅能够启迪人心,还能够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同时,他也期待着自己的工作能够得到后人的认可与赞扬。

整首诗以深情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工作的热爱与责任感,以及对于历史真相追求的执着精神。

收录诗词(18)

韩菼(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被命修一统志先师司寇公完书也感而有作三首(其二)

青螺一点故依然,草舍荒烟客可怜。

万里张骞曾凿空,九州邹衍欲谈天。

人从生死原轻散,笔到山川不易笺。

惟有无情芳草绿,犹铺书带旧堂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被命修一统志先师司寇公完书也感而有作三首(其三)

踏红重到碧山堂,叹息音容未渺茫。

佳句壁间枯落墨,小松阶下惨成行。

少孙敢附龙门末,后郑常依马帐旁。

犹是旧游风月地,孤灯夜雨照凄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暮春唐解元墓下作

中丞当代振词源,吊古凭将风雅论。

自昔唐衢惟解哭,只今宋玉与招魂。

人归黄土三生石,时过清明一酒樽。

更辟桃花旧兰若,钟声敲月伴黄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赠萧芷崖

小筑幽居碧草扃,云溪淡淡水泠泠。

风流雅托《梓人传》,丘壑应垂处士星。

若菊有情堪独把,江篱无怨为谁醒?

高山更入朱弦调,可许巢由洗耳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