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韩菼所作的《被命修一统志先师司寇公完书也感而有作三首》的第一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修纂《一统志》这一重大历史任务的感慨与思考。
首句“澹荡江湖玉局随”,描绘了诗人面对浩瀚的历史资料和繁复的工作时内心的平静与从容,仿佛置身于宁静的江湖之中,手中握着一块象征智慧与权威的玉局。这既是对修纂工作的态度描述,也是对自身能力的一种自信。
接着,“苦心作者调谁知?”一句则流露出诗人对于自己辛勤工作却可能不为他人所知的感慨。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中,每一个细节都需要精心筛选与整理,这份努力与付出,或许只有诗人自己才能深切体会。
“户庭直欲包山海,义例频烦托寓卮”两句进一步阐述了修纂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诗人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够如同包罗万象的山海一般,囊括历史的全貌;同时,对于每一条历史记载的选取与解释,都需遵循一定的原则与标准,这需要他不断地斟酌与权衡。
“穷尽异书多逸事,得来妙解折群疑”则展示了诗人对于历史研究的热情与执着。在众多稀奇古怪的历史书籍中,他寻找着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通过巧妙的解读,解答了许多长久以来的疑惑,为历史研究做出了贡献。
最后,“最怜乐善通怀处,尝许门人赞一辞”表达了诗人对于修纂工作的热爱以及对后人的期待。他认为,在修纂历史的过程中,最令人欣慰的是能够发现并传播那些善良、宽容的历史故事,这些故事不仅能够启迪人心,还能够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同时,他也期待着自己的工作能够得到后人的认可与赞扬。
整首诗以深情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工作的热爱与责任感,以及对于历史真相追求的执着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