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二十六日永明禅师生辰三首(其一)

世界撮来如粟米,根尘劈破似虚空。

骄嘶铁马追风去,杴斗泥牛跃浪中。

十圣撼摇无缝罅,三贤摸索堕盲聋。

长因此日容瞻仰,面目分明岁岁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禅宗修行的深刻哲理与精神境界。首句“世界撮来如粟米”,以微小的粟米比喻宏大的世界,暗示宇宙万物在大智慧者眼中不过如同微粒一般渺小,体现了佛教中对世间万物无常、空性的深刻理解。

“根尘劈破似虚空”一句,进一步阐述了禅宗修行的核心——破除执着,超越感官与物质的束缚,达到心灵的自由与解脱,如同将根尘斩断,揭示出内在的虚空本质。

“骄嘶铁马追风去,杴斗泥牛跃浪中”运用形象的比喻,铁马上骄纵的马匹象征着追求外在功名利禄的心,而泥牛则代表沉溺于世俗生活的状态。这两句描绘了人们在追求外在事物时的狂热与盲目,与后文形成鲜明对比。

“十圣撼摇无缝罅,三贤摸索堕盲聋”中的“十圣”和“三贤”分别指佛教中的十地菩萨和三贤位菩萨,他们代表着修行的不同阶段与层次。此句表达了即使在高深的修行者眼中,也存在着难以触及的真理缝隙,以及在探索过程中可能陷入的迷惑与无知。

最后,“长因此日容瞻仰,面目分明岁岁同”点明了通过持续的修行与领悟,可以逐渐清晰地认识到自我与世界的真相,这种认识是恒定不变的,如同面对永恒的真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刻的哲理,展现了禅宗修行的精髓,即在不断探索与超越中,寻求心灵的自由与真理的揭示。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十二月二十六日永明禅师生辰三首(其二)

刹那思虑不及处,智入三世无去来。

水母有虾方见色,芭蕉无耳亦闻雷。

闲中情垢消磨尽,笑里心花造次开。

今日全身毛孔笑,老师带伴与春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十二月二十六日永明禅师生辰三首(其三)

昨日云门曲调分,今朝法眼已生孙。

渠将大地藏针孔,汝等诸人甚处蹲。

块石浮空将压汝,一毛在火不曾焚。

孤猿叫月千岩晓,知道当时以眼闻。

形式: 七言律诗

南安岩主定光生辰五首(其一)

老儿饶舌太慈悲,此日提纲决众疑。

解说神光摩顶后,分疏死日降生时。

落人块石悬空住,喷火双莲结子迟。

堪笑年年正月六,出群消息少人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南安岩主定光生辰五首(其二)

赠以之中击电机,不令点画入思惟。

嘶风木马空成梦,喘月泥牛醉未知。

五蕴完全真死日,百骸消散是生时。

云门函盖乾坤句,语默何人遘得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