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薛学士

飞徵偶未下天衢,古郡宽闲且寄居。

曾许布衣通一刺,每留蔬食看群书。

高斋已想闲丹灶,清梦谁同话直庐。

江外敢知无别计,只携琴鹤听新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羽扇纶巾还未踏上仕途,古老的郡城宁静,暂且作为居所。
曾经允诺平民百姓也可投递名帖,常常留连于简朴饮食,研读群书。
在高高的书斋中想象着闲适的生活,与谁共话直庐清谈成为梦境。
身处江边,我怎会不知还有其他打算,只愿带着琴鹤,静待新的任命来临。

注释

飞徵:比喻仕途征召。
天衢:大道,仕途。
古郡:历史悠久的郡城。
宽闲:宁静闲适。
布衣:平民百姓。
一刺:投递名帖,拜访。
蔬食:简朴饮食。
群书:各种书籍。
丹灶:炼丹的炉灶,象征隐居生活。
直庐:古代官员处理政务的地方,此处指清谈之地。
新除:新的任命。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逋所作的《寄薛学士》。诗中,诗人表达了对薛学士的思念和对其生活的想象。首句“飞徵偶未下天衢”暗示薛学士可能还在忙碌的仕途中,未能前来相聚。接着,“古郡宽闲且寄居”描绘了薛学士在古代州郡过着悠闲的生活,诗人羡慕之余也期待能在那里与他共度时光。

“曾许布衣通一刺”回忆起薛学士曾经允诺过即使身为布衣也能接受诗人的拜访,体现了他们的友情深厚。诗人常与薛学士一起品尝素食,阅读书籍,共享知识与宁静。“高斋已想闲丹灶”描绘了薛学士隐居生活的画面,而“清梦谁同话直庐”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能与他在梦中畅谈的渴望。

最后两句“江外敢知无别计,只携琴鹤听新除”表达了诗人对薛学士的关心,即使身处江外,他也希望薛学士能找到更好的归宿,带着琴鹤悠然生活,享受新的任命带来的宁静。整首诗情感真挚,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挂念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321)

林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 生卒年:967一1028

相关古诗词

舒城僧舍呈赠李仲宣文学

竹深淮寺雪萧骚,一壁寒灯伴寂寥。

瘦尽骨毛终騕袅,蚀来锋刃转豪曹。

宦情冷落诗中见,谈态轩昂酒后高。

莫为无辜惜才术,圣明求治正焦劳。

形式: 七言律诗

赠金陵明上人

高社似东林,修行岁月深。

讲多删旧抄,斋早唤幽禽。

上国名流重,诸方学者寻。

长因对清话,山阁转松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点绛唇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霜天晓角

冰清霜洁。昨夜梅花发。

甚处玉龙三弄,声摇动、枝头月。梦绝。金兽爇。

晓寒兰烬灭。要卷珠帘清赏,且莫扫、阶前雪。

形式: 词牌: 霜天晓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