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石茶酒器寄邵先生作诗代书

宝刀切石如春泥,雕剜成器青玻璃。

吾尝阅视得而有,惜不自用长提携。

前时过君铜驼陌,门巷深僻无轮蹄。

呼儿烹茶酌白酒,陶器自称藿与藜。

爱君居贫趣閒放,一语不涉青云梯。

嗟予都城走尘土,日远樽杓愁盐齑。

缄封不启置墙角,顿撼时作琼瑶嘶。

争如特寄邵高士,书帙几杖同幽栖。

荷锄剩治田间秽,抱瓮勤灌园蔬畦。

明年春酒或共酌,为我扫石临清溪。

形式: 古风

翻译

锋利的宝刀切石像春泥般轻松,精细雕刻成的器皿如青色玻璃般晶莹。
我曾有幸观赏过这样的珍品,可惜自己不用,只能长久地珍藏。
之前拜访你时,经过铜驼陌那条路,你的门巷深邃安静,不见车马喧嚣。
唤来孩子煮茶斟上白酒,你用陶器盛着粗茶淡饭,生活简朴。
我欣赏你身处贫困却心境悠闲,言语间没有追求功名的痕迹。
我在这都城中奔波劳累,每日远离美酒,只愁饭菜无味。
这封未拆的信件被我放在墙角,偶尔响起的碰撞声仿佛玉质鸣响。
不如特意寄给高雅的邵先生,让他在书斋中与书籍、拐杖相伴。
你扛着锄头清理田间的杂草,勤快地用水罐灌溉菜园。
到了明年春天,或许我们能一起在清澈溪边品酒赏花。

注释

宝刀:锋利的宝刀。
春泥:比喻轻松自如。
青玻璃:形容器物晶莹剔透。
阅视:观赏。
提携:携带。
铜驼陌:地名,可能暗示环境清静。
陶器:朴素的日常用品。
藿与藜:泛指粗食。
青云梯:比喻升官之路。
尘土:比喻忙碌的生活。
盐齑:腌菜。
缄封:密封的信件。
琼瑶嘶:形容玉质器皿的悦耳声音。
邵高士:品格高尚的隐士。
幽栖:隐居。
荷锄:扛着锄头。
抱瓮:抱着水罐。
扫石:清理石头。
清溪:清澈的小溪。

鉴赏

这首诗是一位文人对友情的珍视和生活态度的表达。开篇“宝刀切石如春泥,雕剜成器青玻璃”两句,描绘了精美的茶酒器皿,通过宝刀雕刻石头,制成仿佛青色玻璃般的器物,展现了工艺的精湛和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赏识。

接着,“吾尝阅视得而有,惜不自用长提携”表达了诗人虽然拥有这些美好的器皿,但并不常用,只是偶尔欣赏,这种珍惜之情跃然纸上。下文“前时过君铜驼陌,门巷深僻无轮蹄”则描绘了一种隐逸的生活状态,诗人曾经路过友人的家,那里环境幽静,门前没有车马喧哗。

“呼儿烹茶酌白酒,陶器自称藿与藜”一段,通过孩子们煮茶斟酒的情景,以及对陶器的欣赏,展示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向往和满足。这里的“ 藿与藜”指的是野草,象征着一种返璞归真的人生态度。

中间部分“爱君居贫趣閒放,一语不涉青云梯”表达了对朋友的了解和尊重,诗人欣赏朋友清贫而自在的生活态度,并且不谈论功名利禄,这种超脱世俗的心境令人敬佩。

“嗟予都城走尘土,日远樽杓愁盐齑”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于都城繁华却充满尘土的感慨,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担忧。

结尾部分“缄封不启置墙角,顿撼时作琼瑶嘶。争如特寄邵高士,书帙几杖同幽栖”表达了诗人将自己的心意通过书信的形式送给远方的朋友,而这些书信就像是在深山中共同隐居的友情象征。

最后,“荷锄剩治田间秽,抱瓮勤灌园蔬畦。明年春酒或共酌,为我扫石临清溪”则是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对朋友的邀请,希望来年春天能够一起品尝美酒,并为此扫清小溪旁的石头,准备迎接那一天。

整首诗通过对器物、自然和友情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美好的一种期待与珍惜,以及一种超脱世俗、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6)

王益柔(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遥题钱公辅众乐亭

四明旧说南湖好,岁久濒厓变涂潦。

建旟一日得贤侯,千里山川真再造。

偃月堤成车马道,湖光如截天如抱。

鸳鸯瓦影乱凫鹥,绿柳环堤花映岛。

珠宫贝阙竞来还,泉客鲛人争献宝。

春风浩荡波涛起,彷佛仙人骑赤鲤。

金盘下箸饱鲈鱼,尘事茫茫隔烟水。

都人士女从如云,丝竹清音两岸闻。

饮酣落笔歌绿水,烂漫天葩飘远芬。

形式: 古风

喜长新

秋云朔吹晓徘徊。雪照楼台。梁王宴召有邹枚。

相如独逞雄才。明烛薰炉香暖,深劝金杯。

庭前粉艳有寒梅。一枝昨夜先开。

形式: 词牌: 喜长新

题资福院平绿轩

丈室无馀地,生涯小有天。

推窗成旷阔,俯槛绕清涟。

载酒日边客,闻歌柳外船。

隔墙人易与,剩著买山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榴皮题壁(其一)

东老回仙跨鹤归,同庵卜筑继其馀。

自缘不睹榴皮字,想像祇园蔓草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