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轩吟赠番阳张孝子

古云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孝子寻亲不辞远,草蹻负米离番川。

西从荆州望夔国,扪萝蹑石穿林巅。

峡山愈深人迹绝,但闻悲风泠涧声潺湲。

汲溪钻火行复餐,夜宿茅屋衣裳单。

回看江南路九千,一见归客吞悲酸。

寄声吾母形骸安,慎勿为语皮皴乾。

涪州城西遇征蛮,城门防盗白昼关。

抚膺仰天涕汍澜,见亲之难难于蜀道难。

成都渐近心稍宽,踊跃可得瞻耆颜。

父昔离家子方孕,子得见父今壮年。

胡弗归兮死敢请,慰我慈母心悬悬。

三往三返又十载,孝子执辔方言还。

番人闻归竞嗟喜,夫妇白首重团圆。

诛茅立屋奉甘旨,陈侯篆榜名怡轩。

春禽提壶助春饮,綵衣自舞春风前。

腰金馔玉非我欲,但愿眉寿双松坚。

朝熙熙,暮熙熙,谁将朱丝绳,奏我怡轩诗。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怡轩吟赠番阳张孝子》由宋代诗人郭祥正所作,以“孝”为主题,描绘了一位孝子为了寻找失散多年的亲人,历经千辛万苦,最终与家人团聚的故事。

诗中开篇即引用了“蜀道难”的典故,形象地描绘了孝子寻亲之路的艰难险阻,不仅有地理上的险峻,更有心理上的煎熬。孝子不畏艰难,徒步跋涉,穿越荆棘,攀越高山,面对的是深邃的峡谷和绝无人烟的荒野,只有悲风和泠泠的涧水声相伴。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不仅要忍受饥饿和寒冷,还要面对夜晚的孤独和对家人的思念。然而,正是这份对家人的深深挂念,支撑着他继续前行。

经过长时间的跋涉,孝子终于接近了家乡,心中充满了对再次见到亲人的渴望。当他回望来时的路,感慨万千,泪如泉涌。在与母亲重逢的那一刻,所有的辛酸和疲惫都化作了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他向母亲传达了自己平安的消息,提醒她不要为自己的艰辛而担忧,因为能够再次相见,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孝子与家人团聚后的温馨场景。他们重建家园,共同生活,享受着天伦之乐。春天的鸟鸣、欢快的舞蹈以及丰盛的食物,都成为了他们幸福生活的注脚。孝子的心愿是希望父母长寿,如同松柏一般坚韧不拔,无论朝夕,都能共享天伦之乐。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孝子对家人的深情厚意,以及家人之间的深厚情感。它不仅是一首赞美孝道的诗歌,也是一幅生动的家庭生活画卷,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中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扶持、共度难关的美好传统。

收录诗词(1432)

郭祥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功甫,、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 字:功父
  • 籍贯:自号谢公山
  • 生卒年:1035~1113

相关古诗词

忆敬亭山作

忽忆敬亭山,翠碧千万寻。

白云拂地弄晴影,黄猿啸晚清人心。

桃花流水三月深,柳絮披烟辞故林。

重楼复殿据山脚,像塑制度祠非淫。

晋时谢守曾赛雨,至今石上镌遗吟。

五言雅重参二典,琅琅一诵铿璆琳。

绿潭无底白玉沈,千载何人知此音。

李白骑鲸出沧海,回鞭曾宿岧峣岑。

却泛虚舟弄溪月,紫霞之杯倾不歇。

醉来更约崔宗之,秋水玄谈清兴发。

数公逸驾何当还,怅望英风不可攀。

信道相看两不厌,古来只有敬亭山。

形式: 古风

神宗皇帝挽词二首(其一)

物物皆成化,熙熙十九春。

寿觞方奏乐,法座忽流尘。

遗治前无古,称宗孰有神。

烟霄歧路别,百辟共沾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神宗皇帝挽词二首(其二)

原庙工初毕,神游竟不还。

鼎湖龙驭远,湘岸竹枝斑。

谥号尊逾圣,陵基别有山。

九重春忽暝,四海惨愁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王丞相荆公挽词二首(其一)

间世君臣会,中天日月圆。

裕陵龙始蛰,钟阜鹤随仙。

畜德何人绍,成书阖国传。

回头尽陈迹,麟石卧孤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