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刘尧辅观瀑图

刘侯校书天禄阁,向人辄作山水画。

长峦老树翠盖攲,转瀑崩厓练花泻。

玄冠白袍问子谁,濠梁漆园避世者。

京师尘起碧于云,炎洲瘴来疾如射。

挥毫定忆龙河上,挟帆久睨匡庐下。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丁复所作的《题刘尧辅观瀑图》,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宁静之美。

诗中首先描述了刘侯在天禄阁校书时,仿佛能将周围的景致化为山水画,展现出其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接着,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山峦、老树、瀑布等自然景观,用“翠盖攲”、“练花泻”等形象生动的词语,勾勒出一幅幅动人心魄的画面。山峦苍翠欲滴,老树枝叶繁茂,仿佛覆盖着一片浓密的绿色;瀑布则如同白色的绸带,从高崖上倾泻而下,水花四溅,宛如织就的云锦。

随后,诗人巧妙地引入了人物形象,以“玄冠白袍问子谁”描绘了一位身着玄色冠帽和白色袍服的人物,这位人物似乎是在询问观者是谁,又或是自我反思,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接着,“濠梁漆园避世者”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隐逸的主题,暗示了人物可能是一位像庄子那样追求精神自由、远离尘嚣的智者。

最后,诗人通过“京师尘起碧于云,炎洲瘴来疾如射”两句,对比了京城的繁华与喧嚣与自然界的宁静与纯净,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同时,诗人也借由“挥毫定忆龙河上,挟帆久睨匡庐下”这两句,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自然风光的深深眷恋。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人物情感的巧妙融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富有哲思与艺术美感的作品。

收录诗词(303)

丁复(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仁宗延祐初游京师。被荐,不仕,放情诗酒。晚年侨居金陵。其诗自然俊逸,不事雕琢。有《桧亭集》

  • 字:仲容
  • 籍贯:元台州天台

相关古诗词

扶桑行送铦仲刚东归

日出扶桑根,日上扶桑顶。

海色秋茫茫,天光何万顷。

扶桑日东出,若木日西落。

日出天始明,扶桑人不恶。

扶桑有国自鸿荒,有国有人天性良。

亦复有君臣,栋宇垂衣裳。

自古国有主,不知何姓氏,闻自周中王,世嗣相传宗揖让。

至今惟一姓,不识有兴亡。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至道之纲,何弛何张。

且吾闻之扶桑之国人,宁杀不受辱,岂不谓死亦何短,生亦何长。

身在义所耻,身死义不忘。

皇元发仁被六合,海服远来贡,大泊凌广洋。

陈辞极恳款,器物尽精致,黄金铸甲白日光。

大珠径寸夜发芒,利刀截铁断两旁。

水玉拾海底,湛澈团天浆。

奇才妙识不及数,一一具献无诡藏。

上者国有使,下者通贩商。

年年以为常,奈何汉中叶,独用桑弘羊。

内府无钱愧张武,大官小吏贪如狼。

怀金辱明主,秽德腥外邦。

彼岂侮大国,顾敢为猖狂。

夜半海水赤,南风无回樯。

十年不遣使东天,遂裂长鲸奋怒火炽扬。

波涛汹生,海中不宁,上人何年来,瞳人正碧发未苍。

词句所发,如众妙香,自言读书在扶桑。

慕法五天竺,十七来钱唐。

十八姑苏住,浩歌濯沧浪。

问剑虎丘石,挂席枫桥霜。

古台吟凤去,新寺访龙翔。

振衣香炉颠,洗钵三石梁。

天上归来虞阁老,留之廿日扫室置禅床。

笑谓门生及儿子,海国有此圭与璋。

一一作歌送,彷佛扶桑之故乡。

珊瑚树底龙所宫,照之五色云锦章。

龙儿护惜不得睡,中天夜掉紫玉幢,意用慰此遥相望。

往年上人去,我在霅上不得见,前年上人归,我方僦宅园中央。

日夕还往双桧下,列榻坐受南薰凉。

写诗不记首,把酒无数觞。

苧袍浮霜踏月色,夜未及鼓犹携将。

双桧先生不及仕,抱瓮灌园而已矣。

有家何曾隔海水,有路未即还乡里。

园芎二亩差可拟,菜本作羹播其子。

日日月月逝莫止,朝朝暮暮聊尔耳。

此非天运固知此,扶桑之国邈东溟。

子其怀归子所应,天之所在子无能。

方今天子圣且明,子能有道玉帛徵。

林泉之家从所营,子子孙孙无尽灯。

子国君臣家父兄,一日闻之千载名。

子毋扶桑归,听我歌此扶桑行。

形式: 古风

题长江万里图

天不限南北,人方乐耕渔。

承平百年日,慷慨万里图。

恍然旧游地,浩荡清兴发。

放船白帝城下秋,载酒黄牛峡中月。

明发古夷陵,为访姜诗井。

披蓁罥修筒,寒花汲空冷。

湍流激柔橹,崚下荆门滩。

荒藤汉景庙,落日还登攀。

霞沈宜都驿,夜宿松滋渡。

水色玛瑙光,繁星粲无数。

荆南亦坂郢,章华犹故台。

坏堤明断镞,团沙如粟堆。

雨休云梦泽,天空洞庭水。

曹瞒败军处,残灰馀故垒。

仙人白云表,招手为我留。

待网嘉鱼穴,衔华黄鹤楼。

醉来思祢衡,愤起叱黄祖。

不见人间来凤凰,何用筵前赋鹦鹉。

矶头若蹲虎,江流多怒声。

客枕不成寐,已在浔阳城。

飞瀑泻银河,匡庐倚天碧。

遥忆义熙人,黄花空好色。

黄陵二女庙,小姑江上头。

舟人问风水,几日到扬州。

月色过马当,长风沙在眼。

雁投秋浦云,鸦啼戍楼晚。

芜湖水东注,逆矶无回波。

两山隔江浒,倒浸双青蛾。

抵掌女娲石,浩然歌《白纻》。

太真然犀真自愚,谪仙骑鲸竟何去?

黄须天子七宝鞭,曾挂当涂道边树。

一百二十里,树色连长干。

豪将多反覆,都邑无时安。

金莲晓步灭,玉树朝歌阑。

千载空旧迹,令人起长叹。

天运开昌期,地险亦何有。

年年江上春,东风入杨柳。

往来白下亭,日夕金陵酒。

僰船出金焦,越贾行松维。

况闻巴人妇,半是吴女儿。

我生亦何幸,白首无乱离。

所愿忆万年,永永长如斯。

形式: 古风

寄黄宗师

飙轮峰头鹤下空,华阳洞口百花红。

长林药草无人识,上界蓬莱有路通。

烂醉前年春作客,频怜今日老成翁。

丹砂不遣来城市,故著题诗寄葛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送僧游庐山

庐山东南山木多,石梁颠倒挂银河。

仙灯夜半天人落,佛屋春深海客过。

五老芙蓉还好在,陶公杨柳定如何?

布帆又起江湖兴,应道西风动薜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