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钱申伯病起二首(其一)

一室维摩老,长年法喜游。

苦心翻贝叶,痴坐写蝇头。

可是文园病,何堪杞国忧。

我知公健在,骨相合封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一位名叫维摩的老者独居一室,常年沉浸于佛法的喜悦之中。
他专心致志地研读佛经,甚至在极小的蝇头小字上书写经文。
这仿佛是汉代文人杨修般的病态专注,却承受着无端的忧虑。
我知道您精神矍铄,不必担忧,您的面相显示您将来定会因功封侯。

注释

一室:独居一室。
维摩老:维摩诘,佛教人物,此处指修行者。
法喜:佛法带来的喜悦。
苦心:专心致志。
贝叶:古代印度用来写经的贝多树叶。
蝇头:形容极小的文字。
文园病:形容过于专注于学问而身体衰弱。
杞国忧:源自《列子》中的典故,形容无端的忧虑。
公健在:您身体健康。
骨相:面相,古人认为可以通过观察人的骨骼形状预测命运。
封侯:古代封赏有功之臣,此处比喻功成名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张元干的作品,名为《喜钱申伯病起二首(其一)》。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如下:

首先,“一室维摩老,长年法喜游”两句描绘了诗人在书房中沉浸于佛学研究的场景。“维摩”指的是《维摩诘所经》,即《维摩诘经》,这是佛教重要的经典之一。在这里,“一室”象征着一个专注的空间,而“长年法喜游”则表明诗人对佛法的深入研究和乐在其中。

接着,“苦心翻贝叶,痴坐写蝃头”两句展示了诗人的刻苦钻研和对学问的执着。“贝叶”指的是用貝殼制成的书板,古代用于书写;“蝃头”则是形容字迹极细。在这里,这两种描写强调了诗人学习和创作时的专注与努力。

然而,“可是文园病,何堪杞国忧”两句却转换了情绪。“文园”可能指的是书房或学堂,而“病”则表明这里有疾病发生;“杞国忧”则是用古代典故来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担忧。这两句展示了诗人在个人生活中遭遇困难时,仍旧不忘国家大事的深沉情感。

最后,“我知公健在,骨相合封侯”两句转向了一种积极乐观的情绪。“公健在”可能指的是朋友或同僚的健康状况,而“骨相合封侯”则是用来比喻诗人与其友人之间深厚的关系和互相扶持。

整首诗通过描写书房生活、学问钻研、个人疾病、国家忧虑以及朋友间的情谊,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时也反映出了宋代士大夫阶层对于学问、友情和国家命运深切关怀的精神风貌。

收录诗词(422)

张元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 字:仲宗
  • 号:芦川居士
  • 籍贯:真隐山
  • 生卒年:1091年—约1161年

相关古诗词

彭德器北堂太夫人挽诗

早岁嫠居久,儒家守志贫。

白头躬祭祀,老眼喜缝纫。

哭妇无遗恨,怜孙不忍嗔。

一朝违孝养,力疾叫苍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游东山二咏次李丞相韵(其二)榴花谷

公如谢傅暂闲身,我亦归来效季真。

山屐数陪销暇日,诗篇常许和阳春。

虚怀寄傲三休外,洗眼旁观万态新。

谷口榴花解迎客,骑鲸端为谪仙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游东山二咏次李丞相韵(其一)鳣溪

寒木高萝几曲溪,断碑零落卧荒祠。

澄潭想像云头涌,悬瀑依稀雨脚垂。

地轴漫烦龙虎战,天符那得鬼神私。

茫茫造物殊难晓,要是为霖自有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登垂虹亭二首(其二)

熠熠流萤火,垂垂倒饮虹。

行云吞皎月,飞电扫长空。

壮观江边雨,醒人水上风。

须臾风雨过,万事笑谈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