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

粉环匀束绿沉枪,袅露差烟??长。

卷箔乍惊双眼健,倚阑寻觉百毛凉。

齐披古锦围山阁,背迸寒犀过寺墙。

堪笑数根苍翠者,强颜如立少年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粉色的环状装饰均匀地绑在翠绿的沉香枪上,轻烟袅袅,显得修长。
突然卷起窗帘,眼前景色让眼睛为之一亮,倚着栏杆,感觉到一阵阵凉意拂过全身的毛发。
披着古色古香的锦缎,围绕着山阁,寒气仿佛从犀角背脊穿过寺墙。
那些看似苍老的树木,却依然强颜欢笑,仿佛站在少年的舞台上。

注释

粉环:粉色的环状装饰。
绿沉枪:翠绿的沉香枪。
袅露差烟:轻烟袅袅。
卷箔:卷起窗帘。
双眼健:眼前景色明亮。
倚阑:倚着栏杆。
百毛:全身的毛发。
齐披:披着。
古锦:古色古香的锦缎。
山阁:山阁。
背迸:从背脊穿过。
寒犀:犀角。
寺墙:寺墙。
数根苍翠者:那些苍老的树木。
强颜:勉强装出笑容。
少年场:少年的舞台。

鉴赏

这首诗名为《新竹》,是宋代诗人林逋的作品。诗中描绘了新竹的形态和特点,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它们的生机与活力。

"粉环匀束绿沉枪",形象地描绘了新竹初生时白嫩的竹节围着青翠的竹竿,犹如女子束发的粉色丝带围绕着深色的枪矛,既清新又坚韧。

"袅露差烟??长",通过"袅"字写出竹枝在晨露和轻烟中的摇曳,"差烟"则增添了朦胧之美,"??长"则强调了竹子的修长挺拔。

"卷箔乍惊双眼健",诗人被新竹的生长所触动,仿佛突然间感到眼睛为之一亮,精神焕发。

"倚阑寻觉百毛凉",倚靠栏杆,诗人感受到新竹带来的清凉之意,仿佛连肌肤都感受到了新生的气息。

"齐披古锦围山阁",新竹簇拥着山阁,如同古锦般美丽,增添了山居的雅致。

"背迸寒犀过寺墙",新竹的影子投射在寺庙的墙壁上,如同犀牛背脊般坚硬,展现出其顽强的生命力。

最后两句"堪笑数根苍翠者,强颜如立少年场",诗人笑赞那些苍翠的老竹,虽然年岁已高,但仍保持着青春般的活力,仿佛在少年的竞技场上展示着不老的风采。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新竹的细致描绘,赞美了竹子的生机、坚韧和活力,寓含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以及对青春永驻的向往。

收录诗词(321)

林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 生卒年:967一1028

相关古诗词

酬昼师西湖春望

笛声风暖野梅香,湖上凭阑日渐长。

一样楼台围佛寺,十分烟雨簇渔乡。

鸥横残葑多成阵,柳映危桥未著行。

终约吾师指芳草,静吟闲步岸华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僧院夏日和酬朱仲方

一院掩萧森,晨凉又夕阴。

鹤应输静立,蝉合伴清吟。

著壁云衣重,通帘竹翠深。

卧屏来看否,天姥雪千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暮春寄怀曹南通任寺丞

跌荡情怀每事同,十年曹社醉春风。

弹弓园圃阴森下,棋子厅堂寂静中。

赤脚我犹无一婢,黑头君合作三公。

江湖今日还劳结,目送归飞点点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翠微亭

亭在江干寺,清凉更翠微。

秋阶响松子,雨壁上苔衣。

绝境长难得,浮生不拟归。

旅怀何计是,西崦入斜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