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游二首(其二)

兹游苦不数,再到遂经旬。

萍盖污池净,藤笼老树新。

林乌鸣讶客,岸竹长遮邻。

子云祗自守,奚事九衢尘。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翻译

这次游玩实在少有,再次来访已隔多日。
浮萍覆盖的水池显得洁净,老藤缠绕的老树焕然一新。
树林中的乌鸦因我们的到来而鸣叫,岸边的竹子茂密遮住了邻居。
子云先生只愿坚守自我,何必去追求尘世间的喧嚣纷扰。

注释

兹游:这次游玩。
苦:实在。
不数:少有。
再:再次。
到:来到。
遂:于是。
经旬:隔多日。
萍盖:浮萍覆盖。
污池:水池。
净:洁净。
藤笼:老藤缠绕。
老树:老树。
新:焕然一新。
林乌:树林中的乌鸦。
鸣讶:因...而鸣叫。
客:我们。
岸竹:岸边的竹子。
长遮:茂密遮住。
子云:子云先生(指扬雄,西汉学者)。
祗自守:只愿坚守。
奚事:何必做/追求。
九衢尘:尘世间的喧嚣。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自然美景和哲理思考的诗歌,它描绘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的闲适游走,并通过对比衬托,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自守清净的心境。

"兹游苦不数,再到遂经旬。" 这两句描述了诗人多次游历,却难以计数,每一次的体验都如同过了很长时间,显示出对自然之美的无限喜悦。

"萍盖污池净,藤笼老树新。" 萍是水生植物,一旦覆盖池塘,便会使其变得清澈。这两句诗表明了即便是在被忽视的地方,也能发现新的生命力和纯净之美。

"林乌鸣讶客,岸竹长遮邻。" 林间的乌鸦对来访者发出惊讶的声音,而岸边的竹子则像一道天然屏障,阻隔了外界的喧嚣。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幽静、远离尘世的氛围。

"子云祗自守,奚事九衢尘。" "子云"可能是诗人对自己的称呼,表明他只愿意保持自己心灵的纯净,不愿涉足世俗纷争和复杂的人际关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的超然脱俗之情怀以及对内在自我的坚守。

收录诗词(424)

韩愈(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籍贯: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
  • 生卒年:768~824

相关古诗词

和仆射相公朝回见寄

尽瘁年将久,公今始暂闲。

事随忧共减,诗与酒俱还。

放意机衡外,收身矢石间。

秋台风日迥,正好看前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和水部张员外宣政衙赐百官樱桃诗

汉家旧种明光殿,炎帝还书本草经。

岂似满朝承雨露,共看传赐出青冥。

香随翠笼擎初到,色映银盘写未停。

食罢自知无所报,空然惭汗仰皇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咏灯花同侯十一

今夕知何夕,花然锦帐中。

自能当雪暖,那肯待春红。

黄里排金粟,钗头缀玉虫。

更烦将喜事,来报主人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奉使常山早次太原呈副使吴郎中

朗朗闻街鼓,晨起似朝时。

翻翻走驿马,春尽是归期。

地失嘉禾处,风存蟋蟀辞。

暮齿良多感,无事涕垂颐。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