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两袖刚风凌倒景。小磴松声,独上招提境。
碧水流云三百顷。白龙飞过青天影。
折脚铛中留苦茗。野菊生花,犹记丹砂井。
吹罢玉箫山月冷。题诗人在芙蓉顶。
这首元代张可久的《凤栖梧·游雁荡》描绘了一幅清幽而富有禅意的画面。"两袖刚风凌倒景",诗人以夸张的手法,形容自己衣袂飘飘,仿佛能凭借清风之力超越寻常景色。"小磴松声,独上招提境",写出了诗人独自攀登山路,听到松涛阵阵,进入寂静的寺庙环境。
"碧水流云三百顷",运用大笔墨渲染了雁荡山的广阔与水云相接的壮丽景象。"白龙飞过青天影",则以神话般的想象,增添了神秘色彩,仿佛看到白龙在青天中穿梭。
"折脚铛中留苦茗",诗人品味着山中的苦茶,体现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生活的简朴。"野菊生花,犹记丹砂井",通过野菊和丹砂井的细节,勾起了对过往的记忆,展现出历史的痕迹。
最后两句"吹罢玉箫山月冷,题诗人在芙蓉顶",诗人吹奏完玉箫,山间的月色更显清冷,他站在芙蓉峰之巅,留下诗句,寓言了诗人超脱尘世的孤高心境和对自然美景的深深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雁荡山的自然风光,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元曲清新脱俗的艺术风格。
不详
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元朝重要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
青苔古木萧萧,苍云秋水迢迢。红叶山斋小小,有谁曾到?探梅人过溪桥。
溶溶一叶不成衣。恰待弄春晖。幽懒意迟迟。
只可向、山中自怡。
清歌遏玉,娇鬟亸翠,纤月映蛾眉。来往且孤飞。
问行雨、巫咸未知。
霖铃秋雨打空阶。人坐益清齐。门掩小蓬莱。
怕有客、寻真到来。
楼头碧远,山眉青小,口树挂苍苔。且莫写离怀。
看隔水、芙蓉正开。
断塘流水洗凝脂,早起索吟诗。
何处觅西施?垂杨柳萧萧鬓丝。
银匙藻井,粉香梅圃,万瓦玉参差。
一曲乐天词,富贵似吴王在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