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其七)

祢衡鹦鹉词,挥翰无停缀。

狂甚于接舆,才不容当世。

身居桴鼓下,心在云天际。

黄祖悁忿来,殒之如虎噬。

浅水游巨鱼,宜失纵横势。

形式: 古风 押[霁]韵

翻译

祢衡以鹦鹉般的才情,挥笔作诗毫不停歇。
他的狂放程度超过了接舆,才华却无法被当世人接纳。
身处动荡的世事中,他的心志却高飞在云端。
黄祖因愤怒而来,像猛虎般凶猛地杀死了他。
如同浅水难以容纳大鱼,他的才能在当时显得格格不入。

注释

祢衡:汉末名士,以才情出众著称。
鹦鹉词:比喻其文辞流畅如鹦鹉学舌。
翰:毛笔。
接舆:春秋时期隐士,以狂放著称。
桴鼓:古代击鼓传递信息或指挥战斗的工具,象征动荡局势。
云天际:形容心志高远,超脱世俗。
黄祖:东汉江夏太守,曾杀害祢衡。
虎噬:比喻猛烈的攻击或杀戮。
浅水:暗指社会环境的限制。
巨鱼:比喻有才华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田锡的作品,名为《拟古(其七)》。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诗人胸怀壮志、才情奔放却不被当世所容的感慨之作。

“祢衡鹦鹉词,挥翰无停缀。”开篇即展现了诗人的才华横溢和创作的热情。祢衡指的是古代才子祢衡,以文采著称,而鹦鹉则是传说中能模仿人言的鸟类,代表着高超的模仿能力和文学才智。挥翰无停缀,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笔下墨水不绝、创作不止。

“狂甚于接舆,才不容当世。”这是对自己才情无法被当时社会所接受的一种慨叹。接舆原指古代的狂士,如莊周等,以其特立独行、才华横溢著称,而诗人自比之,则显示了他对于自身才华的高估和对现实的不满。

“身居桴鼓下,心在云天际。”这里通过身体与精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的胸怀远大。桴鼓是古代战车上的木制部分,比喻世俗之境;而心在云天,则形象地描绘出诗人超脱尘世、志存高远的情怀。

“黄祖悁忿来,殒之如虎噬。”这两句通过对古代才子黄祖的引用,表达了对于自身命运的不满和悲愤。黄祖被杀,是因为他的 才华太出众,被时人所忌恨,这里的“悁忿”二字,充分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浅水游巨鱼,宜失纵横势。”最后两句则是通过浅水中巨鱼无法施展的比喻,来表达自己在狭窄环境中的不适应和才华得不到施展的无奈。诗人以此暗示了对于自身境遇的不满和对未来发展的渴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以及对于才华与命运的深切感悟。

收录诗词(156)

田锡(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继冲,后更名为锡。祖籍京兆(今西安),唐末避黄巢之乱定居四川眉州洪雅(今槽渔滩镇)。曾祖父、祖父均为当时洪雅之名士,太平兴国三年(975)进士,官至右谏议大夫。北宋初年政治家和著名作家,在宋初的政坛和文坛享有较高的声誉。深为宋初士大夫所景仰。生于晋高祖天福五年,卒于宋真宗咸平六年,年64岁

  • 字:表圣
  • 籍贯:嘉州洪雅(今属四川眉山市)
  • 生卒年:940~1004

相关古诗词

拟古(其十三)

余闻灵凤胶,可以续继弦。

又闻返魂香,招魂以其烟。

因念三季时,人为世态迁。

迁之不自觉,纯信成险艰。

中含妒与忌,外即怡温颜。

覆人如覆舟,先示其甘言。

中夜蹈虎尾,雾海生波澜。

投彼机会时,倾亡果忽然。

愿得灵凤胶,续之于仁贤。

愿得返魂香,返其淳化源。

免令古乐府,高歌行路难。

形式: 古风

拟古(其十二)

天风吹雨来,黄土为柔埴。

一经女娲手,蹶然含性识。

悲哉商子孙,不能述祖德。

愚朴变浇漓,化之尤费力。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拟古(其四)

汉鼎鸿毛轻,诸侯争弄兵。

吴魏已先定,玄德思功名。

据鞍髀肉消,感激泪沾缨。

南阳有奇士,三顾精诚倾。

龙变得风雨,指麾霸王成。

日月若长在,永永悬英声。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拟古(其六)

曲逆汉功臣,少年尝窘厄。

巷馆虽席门,轩车尽嘉客。

事魏言不从,说楚谋无获。

来归隆准公,罄伸图霸策。

绛灌竞生妒,谗非相见迫。

封金欲拂衣,将举鸾皇翮。

豁达英主心,信遇终无隔。

小节不掩名,勋庸自辉赫。

形式: 古风 押[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