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晚霞中鹁鸠的啼叫,以及它对农人生活的影响。诗人以鹁鸠的鸣叫为线索,巧妙地将自然现象与人类生活联系起来,展现了农事与天气之间的紧密关系。
首句“晚来鹁鸠鸣不己”,点明时间背景,傍晚时分,鹁鸠不停地鸣叫。这鸣叫声在诗中既是自然界的音符,也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天气变化。接着,“鸠妇含愁农妇喜”两句,通过对比鸠妇(鹁鸠的妻子)的愁绪和农妇的喜悦,暗示了鹁鸠的啼叫可能预示着雨水的到来,对农作物有益,从而让农妇感到欣喜。
“馌饷才归又出门”,描述了农妇忙碌的生活状态,她们刚从田间劳作归来,却又不得不再次出门,可能是因为需要准备下一次的农活或是查看天气情况。这一细节体现了农民生活的艰辛与勤劳。
“仰望乌云何处起”,进一步描绘了农妇抬头望天,寻找乌云的踪迹,以判断是否即将下雨。这种对天气的敏感和依赖,是农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最后,“鹁鸠鹁鸠愿尔鸣,明朝可免车河水。儿夫肌肉日炙焦,鸠妇休伤雨濡尾。”表达了诗人对鹁鸠的期望,希望它的鸣叫能带来雨水,缓解干旱,保护农作物。同时,也寄托了对农夫辛勤劳动的同情,以及对鸠妇因担心雨水影响农活而产生的忧虑的理解。
整首诗通过鹁鸠的啼叫这一自然现象,反映了农事与天气的密切关联,以及农民对自然的敬畏与依赖,展现了古代农民生活的艰辛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