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问(其十)神仙

阳明太元之天兮,乃群仙之所游。

有金堂与玉室兮,挹方丈与瀛洲。

伯经得道□泉兮,乘云气于木杪。

仙公韬光丹井兮,发函书于船头。

骑青骡以入市兮,蓟子训之卖药。

切鲻鱼以作脍兮,介元则之垂钩。

弘景寄迹钓槎兮,隐吏栖于梅市。

广信驾龙白日兮,羽人萃于丹丘。

撷芝草以为侣兮,左元放之金液。

餐桂屑而饮水兮,范少伯之扁舟。

炼日精以回形兮,虞翁色若婴孺。

位上清而标籍兮,思玄迹混俗流。

严青能服石髓兮,终断谷而轻举。

伯阳炼成神丹兮,虽蜕形而不留。

御天风而上征兮,与日月以齐寿。

皆地胜之所招兮,举尘寰而少仇。

客曰神仙信有兮,特秘怪而难求。

吾闻越多隐君子兮,试详言而旁搜。

形式:

翻译

在阳明太元的天界,是众仙遨游的地方。
有金色的殿堂和玉制的居室,汲取方丈和瀛洲的仙境。
伯经得道于泉边,乘云气升至树梢。
仙公隐藏光芒于丹井,船头开启神秘的书函。
骑着青骡进入市场,如同蓟子训售卖药材。
切鲻鱼做佳肴,介元则垂钓其中。
弘景寄托于钓鱼的木筏,隐士栖息在梅市。
广信驾驭龙车在白天,仙人们聚集在丹丘。
采摘灵芝为伴侣,左元放追求金液。
食用桂屑饮水,范少伯驾扁舟漫游。
修炼日精改变形体,虞翁面色如婴儿。
位列上清名录,思想深邃融入世俗。
严青能服食石髓,最终断绝谷食而轻盈飞升。
伯阳炼成神丹,即使变形也无牵绊。
驾驭天风向上征途,与日月同寿。
这一切皆因地利吸引,举世无敌。
客人说神仙确实存在,只是秘而不宣难以寻觅。
我听说有许多隐居君子,让我们详细探讨并广泛寻找。

注释

阳明太元:道教中的概念,指宇宙初始的光明状态。
群仙之所游:形容神仙居住的极乐世界。
挹:汲取,获取。
方丈:古代神话中的仙岛。
伯经:可能指仙人名。
木杪:树梢。
仙公:对仙人的尊称。
函书:密封的书信或宝物。
骑青骡:骑着青色的骡子。
蓟子训:可能指传说中的人物。
介元则:可能指仙人名或钓鱼技巧。
弘景:陶弘景,道教隐士。
钓槎:钓鱼的小筏子。
梅市:可能指隐士聚居之地。
广信:可能指仙人名。
丹丘:道教中的仙山。
左元放:可能指仙人名。
金液:道教中的长生不老药。
扁舟:小船。
虞翁:可能指仙翁。
上清:道教中的最高仙境。
混俗流:融入世俗生活。
严青:可能指仙人名。
石髓:传说中的仙丹。
伯阳:老子的别称。
御天风:驾驭天风。
尘寰:人间。
越:古代中国的一个诸侯国,这里泛指。
隐君子:隐居的贤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境图景,通过对仙界壮丽环境和仙人的生活状态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道家仙境的向往和追求。诗中充满了道教的色彩和神话元素,如“阳明太元之天”、“金堂与玉室”、“乘云气于木杪”等,都是仙界的意象。

诗人的语言非常鲜活生动,比如“挹方丈与瀛洲”描绘了仙人居住的宏伟建筑,“伯经得道□泉兮,乘云气于木杪”则形象地表达了仙人修炼成道、驾云游行的自由自在。又如“骑青骡以入市兮,蓟子训之卖药”、“餐桂屑而饮水兮,范少伯之扁舟”,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示了仙人与世俗生活的交融,同时也表达了仙人的超脱和不羁。

整首诗通过对仙境生活的描绘,传递了一种超越尘世、追求永恒生命的理想。同时,诗中的语言和意象都极富有诗意,使人读之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一种难以言说的神秘与美好。

收录诗词(15)

孙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越问(其十一)隐逸

谢隐士当少微兮,精神见乎天文。

严子陵应客星兮,光芒动夫至尊。

居剡下以高洁兮,戴安道之父子。

游嵩岳以偕隐兮,孔述睿之弟昆。

却米饷而不受兮,朱百年之夫妇。

受肥遁以就闲兮,阮万龄之祖孙。

闭蓬户以观书兮,淳之栖于穷岫。

轻白璧而不盼兮,景齐隐于日门。

扣药船而引声兮,歌竞传于仲御。

渔镜湖以赋诗兮,岛尚号于方干。

黄公列乎四皓兮,成定储之羽翼。

嵇康侪于七贤兮,著养生之至言。

王子猷咏招隐兮,爱山阴之竹种。

谢灵运赋山居兮,采地黄为溪荪。

著貂裘坐岩石兮,弘之志不在钓。

袘豹席与棕桥兮,志和岂羡回轩。

彼皆不事王侯兮,以高尚而辟世。

亦地气之所钟兮,多秀水与名山。

客曰士各有志兮,斯固古之逸民。

夫何欲洁其身兮,弗念君臣之大伦。

形式:

越问(其十三)舜禹

帝舜生于姚丘兮,地近夷而居东。

母握登感天瑞兮,漾祥光于大虹。

历山其所耕稼兮,陶渔皆有遗迹。

二女降于妫汭兮,百官备而景从。

大禹巡于釜山兮,会群臣而计功。

执玉帛者万国兮,戮后至之防风。

托菲饮以名泉兮,凿了溪而宅土。

发金简于石匮兮,藏秘图于山中。

望邑名夫虞姚兮,山灵护夫禹穴。

俨庙貌于千古兮,遗化被于无穷。

繄帝王之所在兮,宜风俗之近古。

习孝悌与勤俭兮,亦好逊而上忠。

客曰于戏大哉兮,又何可以比隆。

然有为者亦若是兮,岂无与舜禹之事同。

形式:

越问(其九)越纸

繄剡藤之为纸兮,品居上者有三。

盖筱簜之变化兮,非藤楮之可参。

在晋而名侧理兮,储郡库以九万。

曰姚黄今最显兮,蒙诗翁之赏谈。

加越石以万杵兮,光色透于金版。

近不数夫杭由兮,远孰称夫池茧。

半山爱其短样兮,东坡耆夫竹展。

薛君封以千户兮,元章用司笔砚。

数其德有五兮,以缜滑而为首。

发墨养笔锋兮,性不蠹而耐久。

惜昌黎之未见兮,姓先生而为楮。

使元舆之及知兮,又何悲剡藤之有。

客曰美哉越纸兮,有大造于斯文。

然世方好纸而玉兮,又乌知乎此君。

形式:

越问(其八)越茶

日铸山之英气兮,既发越于镆铘。

地灵泄而不尽兮,复薰蒸于草芽。

虽名出之最晚兮,为江南之第一。

视紫笋若奴台兮,又何论乎石花。

维瑞龙之为品兮,与此山以相亚。

意山脉之通贯兮,仙种同乎一家。

汲西岩之清泉兮,松风生乎石鼎。

滋芳液于灵襟兮,沆瀣集乎齿牙。

欧公录之归田兮,苏仙流诸佳咏。

伯玉注于诗版兮,文正赏其甘华。

至雁塔与花坞兮,固郡志之所载。

若馀姚之瀑布兮,尤茶经之所誇。

嗟陆羽之不逢兮,宜鉴味之绝少。

世方贵夫建茗兮,孰有知夫越茶。

客曰世非不知兮,顾茗禁之已苛。

亦幸其不尽知兮,姑舍是而言他。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