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问(其十一)隐逸

谢隐士当少微兮,精神见乎天文。

严子陵应客星兮,光芒动夫至尊。

居剡下以高洁兮,戴安道之父子。

游嵩岳以偕隐兮,孔述睿之弟昆。

却米饷而不受兮,朱百年之夫妇。

受肥遁以就闲兮,阮万龄之祖孙。

闭蓬户以观书兮,淳之栖于穷岫。

轻白璧而不盼兮,景齐隐于日门。

扣药船而引声兮,歌竞传于仲御。

渔镜湖以赋诗兮,岛尚号于方干。

黄公列乎四皓兮,成定储之羽翼。

嵇康侪于七贤兮,著养生之至言。

王子猷咏招隐兮,爱山阴之竹种。

谢灵运赋山居兮,采地黄为溪荪。

著貂裘坐岩石兮,弘之志不在钓。

袘豹席与棕桥兮,志和岂羡回轩。

彼皆不事王侯兮,以高尚而辟世。

亦地气之所钟兮,多秀水与名山。

客曰士各有志兮,斯固古之逸民。

夫何欲洁其身兮,弗念君臣之大伦。

形式:

翻译

感谢隐士在星辰中显现,精神体现在天文之中。
严子陵如同客星般照耀,光芒触动最高权力。
居住在剡下保持高洁,效仿戴安道父子的清廉。
一同游历嵩岳寻求隐居,孔述睿与弟昆共隐逸。
拒绝米粮馈赠坚持清贫,朱百年夫妇坚守节操。
选择归隐享受闲适,阮万龄祖孙延续此风。
闭门读书于蓬户之内,淳之栖息在深山幽谷。
视白璧如尘土不贪求,景齐隐身于日月之间。
敲击药舟发声吟唱,歌声传遍仲御之地。
在镜湖边作诗垂钓,岛尚以方干之名流传。
黄公位列四皓之一,辅佐储君稳固帝业。
嵇康跻身七贤之列,写下养生的至理名言。
王子猷赞许隐居生活,热爱山阴的竹林。
谢灵运描绘山居生活,采摘地黄作为溪边植物。
身穿貂裘坐在岩石上,弘之志向并非只为垂钓。
豹皮豹纹席与棕榈桥,志向和谐不慕荣华。
他们都不侍奉王侯,以高尚避世独立。
这都是地气所钟爱,多有秀美的山水。
来访者说人各有志,他们本就是古代的隐士。
为何洁身自好,却不念君臣的大义责任。

注释

少微:古代星宿名,象征隐士。
严子陵:东汉隐士,拒绝做官。
米饷:米粮馈赠。
肥遁:指隐居避世。
四皓:秦末四位著名隐士。
七贤:魏晋时期七位知名隐士。
王子猷:晋代名士,喜好山水。
谢灵运:南朝诗人,爱好自然。
地黄:一种草药,这里象征隐士的生活。
君臣之大伦:君臣之间的重大伦理关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孙因的作品,名为《越问》。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颂扬古代隐逸之士的诗篇。诗中通过对历史上一些知名隐逸人物的点滴,表达了诗人对于他们高洁品格和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的赞美。

诗中的每一句都提到了一个或几个历史上的隐逸之士,如谢灵运、严子陵等,他们或拒绝荣华,或隐居山林,以保持自己的高尚品质。诗人通过这些人物的行为,表达了自己对于淡泊明志、不为世俗所动的心境。

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悠远,每一句都极力描绘出古代隐逸之士的风采和他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同时,诗中充满了对古人高洁品格的赞颂,以及对于超脱红尘、不为名利所动的心境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美化,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思想。这种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根基,是许多文人墨客心中的理想境界。

收录诗词(15)

孙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越问(其十三)舜禹

帝舜生于姚丘兮,地近夷而居东。

母握登感天瑞兮,漾祥光于大虹。

历山其所耕稼兮,陶渔皆有遗迹。

二女降于妫汭兮,百官备而景从。

大禹巡于釜山兮,会群臣而计功。

执玉帛者万国兮,戮后至之防风。

托菲饮以名泉兮,凿了溪而宅土。

发金简于石匮兮,藏秘图于山中。

望邑名夫虞姚兮,山灵护夫禹穴。

俨庙貌于千古兮,遗化被于无穷。

繄帝王之所在兮,宜风俗之近古。

习孝悌与勤俭兮,亦好逊而上忠。

客曰于戏大哉兮,又何可以比隆。

然有为者亦若是兮,岂无与舜禹之事同。

形式:

越问(其九)越纸

繄剡藤之为纸兮,品居上者有三。

盖筱簜之变化兮,非藤楮之可参。

在晋而名侧理兮,储郡库以九万。

曰姚黄今最显兮,蒙诗翁之赏谈。

加越石以万杵兮,光色透于金版。

近不数夫杭由兮,远孰称夫池茧。

半山爱其短样兮,东坡耆夫竹展。

薛君封以千户兮,元章用司笔砚。

数其德有五兮,以缜滑而为首。

发墨养笔锋兮,性不蠹而耐久。

惜昌黎之未见兮,姓先生而为楮。

使元舆之及知兮,又何悲剡藤之有。

客曰美哉越纸兮,有大造于斯文。

然世方好纸而玉兮,又乌知乎此君。

形式:

越问(其八)越茶

日铸山之英气兮,既发越于镆铘。

地灵泄而不尽兮,复薰蒸于草芽。

虽名出之最晚兮,为江南之第一。

视紫笋若奴台兮,又何论乎石花。

维瑞龙之为品兮,与此山以相亚。

意山脉之通贯兮,仙种同乎一家。

汲西岩之清泉兮,松风生乎石鼎。

滋芳液于灵襟兮,沆瀣集乎齿牙。

欧公录之归田兮,苏仙流诸佳咏。

伯玉注于诗版兮,文正赏其甘华。

至雁塔与花坞兮,固郡志之所载。

若馀姚之瀑布兮,尤茶经之所誇。

嗟陆羽之不逢兮,宜鉴味之绝少。

世方贵夫建茗兮,孰有知夫越茶。

客曰世非不知兮,顾茗禁之已苛。

亦幸其不尽知兮,姑舍是而言他。

形式:

越问(其七)越酿

扬州之种宜稻兮,越土最其所宜。

糯种居其十六兮,又稻品之最奇。

自海上以漂来兮,伊仙公之遗育。

别黄籼与金钗兮,紫珠贯而累累。

酒人取以为酿兮,辨五齐以致用。

湑镜流之香洁兮,贮秘色之新瓮。

助知章之高兴兮,眼花眩乎水底。

侑谢傅之雅游兮,陶丹府而哦诗。

集群贤以觞咏兮,浮罚觥乎子敬。

指鸣蛙为鼓吹兮,畅独酌于稚圭。

斯越酒之酝藉兮,非宜城中山之比。

矧投醪之醇德兮,能使勇气百倍于熊罴。

客曰旨哉越酿兮,固越俗之所怡。

然自征榷之法行兮,安得薛戎而蠲之。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