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赴陈留寄心老

今日忽不乐,图书从纠纷。

不见汝州师,但见西来云。

长安岂无树,忆师堂前柳。

世路九折多,游子百事丑。

三年成一梦,梦破说梦中。

来时西门雨,去日东门风。

书到及师闲,为我点枯笔。

画作谪官图,羸骖带寒日。

他时取归路,千里作一程。

饱吃残年饭,就师听竹声。

形式: 古风

翻译

今日忽然心情不好,书籍也显得纷乱。
没有见到汝州的老师,只看到从西方飘来的云。
长安城难道没有树木?想起您书房前的柳树。
世上的路曲折难行,远行的人遭遇诸多困苦。
三年如同一场梦,梦醒后谈论梦中的情景。
来的时候西门外下着雨,离开那天东门外刮着风。
书信送到时老师正好清闲,帮我润色枯涩的笔墨。
画出贬谪官员的图景,疲惫的马匹拖着寒冷的日光。
将来某一天踏上归途,千里之遥都当作一段旅程。
在晚年享用剩下的饭菜,聆听老师讲授的竹笛声。

注释

忽:突然。
纠纷:杂乱。
汝州师:汝州的老师。
西来云:从西方飘来的云。
岂无:难道没有。
堂前柳:书房前的柳树。
九折:形容道路曲折。
游子:远行的人。
梦中:梦境。
西门雨:西门外下雨。
东门风:东门外刮风。
枯笔:干枯的笔。
谪官图:被贬谪官员的画像。
羸骖:疲弱的马匹。
寒日:寒冷的日光。
归路:回家的路。
竹声:竹笛的声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将赴陈留寄心老》,表达了诗人即将远行陈留之际,对友人心老的思念和对未来旅程的感慨。首句“今日忽不乐”直接抒发了离别前的不适情绪,接着通过“图书从纠纷”暗示了内心的纷扰。诗人回忆起在汝州师处的日子,眼前却只见“西来云”,流露出对师友情谊的深深怀念。

“长安岂无树,忆师堂前柳”借长安的柳树寄托对师长的思念,柳树常被用来象征离别和思念之情。“世路九折多,游子百事丑”则描绘出世事艰难,游子生涯的困苦,寓含了对未来的忧虑。

“三年成一梦,梦破说梦中”表达时光如梦,三年时光转瞬即逝,而今梦已破碎,只能在回忆中追寻。接下来的诗句“来时西门雨,去日东门风”以风雨渲染离别的氛围,暗示旅途的艰辛。

最后,诗人期待着书信能及时送达,让心老为他磨墨润笔,描绘出一幅贬谪官员的图景,自己骑着瘦弱的马匹,沐浴着寒日。他想象着未来归途遥远,每一步都将成为一段记忆。在陈留,他希望能聆听师长的竹声,享受片刻的宁静。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朴素,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即将远行的复杂心情和对师友的深深眷恋。

收录诗词(657)

陈与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字:去非
  • 号:简斋
  • 生卒年:1090-1138

相关古诗词

幽窗

贫士工用短,壮夫溺于诗。

破壁为幽窗,我笔还得持。

高鸟度遗影,风扉语移时。

迨我休暇日,与物聊同嬉。

古来贤哲人,畎亩策安危。

一行或大谬,半隐良亦痴。

寄言山中友,即岁以为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昨日侍巾钵饭于天宁蒙示佳什谨次韵

朱门未知禅悦义,富不期奢奢自至。

二韭虽寒故是公,万羊贾祸徒封卫。

我公居尘不染尘,便随一钵遗甘辛。

出家虽非将相事,食菜要是英雄人。

臞儒一生用心苦,何曾梦见鸡映黍。

中丞惜福幸见分,晚食从公当羔羜。

形式: 古风

某以雨有嘉应遂占有秋辄采用家弟韵赋二绝句少赀勤恤之诚也(其一)

云气初看龙起湫,雨声旋听树惊秋。

已教农父歌田守,更遣虞人信魏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某蒙示咏家弟所撰班史属辞长句三叹之馀辄用元韵以示家弟谨布师席

隽永杂俎虽甚旨,何似三冬足文史。

羡子皮里西京书,议论逼人惊亹亹。

戏为语韵网所遗,人皆百能子千之。

虽非张巡遍记诵,岂与李翰争毫釐。

不待区区隶古定,便令景宗知去病。

掇要虚烦四十篇,三卷之博能拟圣。

儒林丈人摛藻春,作诗印可融心神。

我亦从今悔迂学,不须更辨瓒称臣。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