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禅理入诗,意境深远。首联“谈禅谁道镜非台,月在中天水自回”运用了禅宗的比喻手法,以镜与台、月与水的关系,暗示了心性与宇宙、自我与外界的和谐统一,体现了禅宗“心即佛”的思想。颔联“词客巳看留带去,神鳌重见听经来”,通过词客与神鳌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文人雅士和宗教信仰者之间精神交流的向往,以及对心灵深处那份静谧与纯净的追求。颈联“秋高鸿雁经寒起,霜落芙蓉向晚开”,描绘了一幅秋日景象,鸿雁南飞,霜降芙蓉盛开,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季节更替,也寓意着生命的轮回与不息。尾联“陶谢风流知不远,相逢原是济川才”,借陶渊明和谢灵运的典故,表达了对古代文人风骨的追慕,同时也寄寓了与友人相遇相知的喜悦,以及共同济世安民的志向。整首诗融禅理、自然、历史与友情于一体,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学思考和高雅的艺术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