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清燕堂

清燕新碑得自蒙,行吟如到此堂中。

吏无田甲当时气,民有庄周后世风。

庭下早知闲木索,坐间遥想御丝桐。

飘然一往何时得,俛仰尘沙欲作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清燕新碑来自蒙古之地,仿佛行吟诗篇置身此堂。
官吏们不再有田甲之威,百姓们如同庄周般超脱后世风气。
庭院中早已知晓宁静的生活,席间遥想昔日宫廷丝竹声。
飘逸出尘的理想何时能实现,我在尘世间仰望,渴望成为一位老翁。

注释

清燕:指清新、宁静的环境。
蒙:蒙古。
行吟:边走边吟诵诗歌。
田甲:古代官职,象征威严。
庄周:战国时期哲学家,主张逍遥无为。
闲木索:悠闲宁静的生活。
御丝桐:宫廷中的乐器,代指音乐生活。
飘然:超脱世俗的样子。
俛仰:抬头低头,表示对尘世的感慨。
欲作翁:渴望成为老翁,可能指归隐。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名为《蒙城清燕堂》。诗中充分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远的志趣。

"清燕新碑得自蒙,行吟如到此堂中。" 这两句表明诗人在游历过程中获得了一块新的石碑,并在清雅的燕子飞舞的环境中朗诵着这块碑文,仿佛随着吟咏之声走进了这个堂庙。

"吏无田甲当时气,民有庄周后世风。" 这两句描写的是官员没有过多的奢侈,而百姓则保留着古代圣贤庄子、老子的清风亮节,反映出一种理想中的社会状态和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庭下早知闲木索,坐间遥想御丝桐。" 这两句诗人通过观察庭院下的树木知道了时光的流逝,并在座位上遥想着宫廷里的丝绸之乐,表现出对时间流逝和物是人的感慨。

"飘然一往何时得,俛仰尘沙欲作翁。" 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随风漂泊,不知何时能够达到心灵的寄托,又或是对世事无常的感叹,想要像古代隐者那样超脱尘世。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展现了作者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间流逝和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酬王太祝

一马常随世事驰,岂论江徼与河湄。

已成白发潘常侍,更似青衫杜拾遗。

勋业傥来知有命,文章聊欲见无期。

喜君材俊能从我,力学何妨和子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酬冲卿见别

同官同齿复同科,朋友婚姻分最多。

两地尘沙今龃龉,二年风月共婆娑。

朝伦孰与君材似,使指将如我病何。

升黜会应从此异,愿偷闲暇数经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酬吴仲庶小园之句

旧年台榭扫流尘,职闭朱门岁又新。

花影隙中看袅袅,车音墙外去辚辚。

相逢岂少佳公子,一醉何妨薄主人。

祇向东风邀载酒,定知无奈帝城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酬吴季野见寄

漫披陈蠹学经纶,捧檄生平祗为亲。

闻道不先从事早,课功无状取官频。

岂堪置足青冥上,终欲回身寂寞滨。

俯仰谬恩方自歉,惭君将比洛阳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