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吴季野见寄

漫披陈蠹学经纶,捧檄生平祗为亲。

闻道不先从事早,课功无状取官频。

岂堪置足青冥上,终欲回身寂寞滨。

俯仰谬恩方自歉,惭君将比洛阳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随意阅读陈旧的儒家经典,一生只为亲近家人
听说道理太晚,仕途起步迟缓,频繁通过考核升官
怎能立足于高位,最终只想回归宁静的边缘
对于朝廷的恩典感到愧疚,惭愧自己无法与洛阳名士相比

注释

漫披:随意阅读。
陈蠹:陈旧的。
经纶:儒家经典。
祗为亲:只为亲人。
闻道:听说道理。
从事早:仕途起步早。
课功:考核功绩。
取官频:频繁升官。
岂堪:怎能承受。
青冥:高位。
寂寞滨:宁静的边缘。
俯仰:对朝廷的恩典。
谬恩:错误的恩典。
自歉:感到愧疚。
惭君:惭愧自己。
洛阳人:洛阳的名士。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所作,名为《酬吴季野见寄》。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自我能力的肯定,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在仕途上的不甘平庸和渴望有所作为。

首句“漫披陈蠹学经纶”指广泛研读古籍,积累知识。"捧檄生平祗为亲"则表明对待朋友以诚相待,如同手足之情。接下来,“闻道不先从事早,课功无状取官频”说明了诗人对于学问的重视,不仅仅满足于理论知识,还强调实践和功夫的重要性,以及不轻易满足于浅尝辄止。

“岂堪置足青冥上,终欲回身寂寞滨”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超越现状、追求更高目标的渴望。"俯仰谬恩方自歉,惭君将比洛阳人"表达了对君主恩泽的感激,以及希望自己能像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一样,有所成就。

总体来说,这首诗反映出王安石的个人品格和政治抱负,他通过这首诗传达了自己的学识、情操以及对未来事业的期待。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酬净因长老楼上玩月见怀有疑君魂梦在清都之句

道人心与世无求,隐几萧然在此楼。

坐对高梧倾晓月,看翻清露洗新秋。

登临更欲邀元亮,披写还能拟惠休。

顾我不知天上乐,虚疑昨夜梦仙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酬和甫祥源观醮罢见寄

窃禄祠官久见容,每持金石荐宸衷。

钧天忽忽清都梦,方丈寥寥弱水风。

知结胜缘人意外,想寻陈迹马蹄中。

新诗起我超然兴,更感钟山蕙帐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酬郑闳中

萧条行路欲华颠,回首山林尚渺然。

三釜祇知为养急,五浆非敢在人先。

文章满世吾谁慕,行义如君众所传。

宜有至言来助我,可能空寄好诗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酬俞秀老

洒扫东庵置一床,于君独觉故情长。

有言未必输摩诘,无法何曾泥饮光。

天壤此身知共弊,江湖他日要相忘。

犹贪半偈归思索,却恐提桓妄揣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