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曾国藩所作的《岁暮杂感十首》中的第一首,表达了诗人岁末时节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首句“芒鞋镇日踏春还”描绘了诗人穿着草鞋整日奔波,仿佛春天的脚步已经不远,有一种归心似箭的感觉。次句“残腊将更却等闲”暗示着旧年的结束即将来临,诗人对此显得颇为淡然。
“三百六旬同逝水”比喻时光如流水般匆匆流逝,一年三百六十天转瞬即逝。接下来,“四平涂里说家山”表达了对家乡山水的深深眷恋,即使身在异地,心中仍念念不忘家乡的景色。
“缁尘已自沾京雒”中的“缁尘”象征旅途的劳顿和尘世的纷扰,诗人感叹自己在京都洛阳这样的繁华之地也难免沾染尘埃。然而,“羌笛何须怨玉关”借用边塞诗中的意象,表示自己并不因远离家乡而感到哀怨,暗示内心的坚韧和豁达。
最后两句“为报南来新雁到,故乡消息在云间”以大雁南飞寓言思乡之情,期待着远方的新雁能带来故乡的消息,那来自云端的信息仿佛让思乡之情更加遥远而珍贵。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岁末的旅人情怀,以及对故乡深深的思念,情感真挚,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