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杂感十首(其二)

高嵋山下是侬家,岁岁年年斗物华。

老柏有情还忆我,天桃无语自开花。

几回南国思红豆,曾记西风院碧纱。

最是故园难忘处,待等亭畔路三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文人曾国藩所作的《岁暮杂感十首》中的第二首,以个人情感融入对家乡的深深怀念。诗人以高嵋山下的家园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他对岁月流转和物华变迁的感慨。

"高嵋山下是侬家",开篇点出诗人对故乡的归属感,"侬家"二字流露出亲切与依恋。接下来的"岁岁年年斗物华",通过"斗"字,形象地展示了时光如梭,每年都有不同的自然景观竞相展现,暗示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老柏有情还忆我",赋予老柏以人的情感,表达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仿佛连老柏都在默默回忆他的身影。"天桃无语自开花"则以天桃的无声绽放,象征着家乡的宁静与美好,也寓言了诗人内心的期待。

"几回南国思红豆",红豆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相思,诗人借红豆寄托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曾记西风院碧纱",通过西风和碧纱,勾勒出往昔家园的秋意和闺阁的温馨,进一步深化了对故园的回忆。

最后两句"最是故园难忘处,待等亭畔路三叉",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故园最深的记忆和难以割舍的乡愁,以及对未来某日重归故里的期盼,以"亭畔路三叉"的形象画面收束全诗,给人留下回味无穷之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对家乡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故土深深的眷恋和对生活的哲思。

收录诗词(225)

曾国藩(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子城,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清朝战略家、政治家。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 字:伯函
  • 号:涤生
  • 籍贯: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
  • 生卒年: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

相关古诗词

岁暮杂感十首(其三)

莽莽寒山匝四围,眼穿望不到庭闱。

絮漂江浦无人管,草绿湖南有梦归。

乡思怕听残漏转,逸情欲逐乱云飞。

敬从九烈神君诉,游子于今要换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岁暮杂感十首(其四)

去年此际赋长征,豪气思屠大海鲸。

湖上三更邀月饮,天边万岭挟舟行。

竟将云梦吞如芥,求信君山刬不平。

偏是东皇来去易,又吹草绿满蓬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岁暮杂感十首(其五)

纷纷节候尽平常,西舍东家底事忙?

十二万年都小劫,七千馀岁亦中殇。

蜉蝣身世知何极,胡蝶梦魂又一场。

少昊笑依情太寡,故堆锦绣富春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岁暮杂感十首(其六)

韶华弹指总悠悠,我到人间首五秋。

自愧望洋迷学海,更无清福住糟邱。

尊前瓦注曾于局,脚底红尘即九州。

自笑此身何处著,笙歌丛里合闲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