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文人曾国藩所作的《岁暮杂感十首》中的第二首,以个人情感融入对家乡的深深怀念。诗人以高嵋山下的家园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他对岁月流转和物华变迁的感慨。
"高嵋山下是侬家",开篇点出诗人对故乡的归属感,"侬家"二字流露出亲切与依恋。接下来的"岁岁年年斗物华",通过"斗"字,形象地展示了时光如梭,每年都有不同的自然景观竞相展现,暗示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老柏有情还忆我",赋予老柏以人的情感,表达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仿佛连老柏都在默默回忆他的身影。"天桃无语自开花"则以天桃的无声绽放,象征着家乡的宁静与美好,也寓言了诗人内心的期待。
"几回南国思红豆",红豆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相思,诗人借红豆寄托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曾记西风院碧纱",通过西风和碧纱,勾勒出往昔家园的秋意和闺阁的温馨,进一步深化了对故园的回忆。
最后两句"最是故园难忘处,待等亭畔路三叉",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故园最深的记忆和难以割舍的乡愁,以及对未来某日重归故里的期盼,以"亭畔路三叉"的形象画面收束全诗,给人留下回味无穷之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对家乡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故土深深的眷恋和对生活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