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子与使君(其二)

我辈还堪见,人间已厌闻。

大都常谢客,不次各离群。

病酒仍耽句,青山自白云。

春来论数子,飘泊有如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寄子与使君》其二。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首联“我辈还堪见,人间已厌闻”开篇即道出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世态人情的无奈与失望。“我辈”指诗人自己和友人,“还堪见”表达出对友人的渴望相见,“人间已厌闻”则暗示了世间的冷漠与厌倦,使得诗人对友人的思念更加深沉。

颔联“大都常谢客,不次各离群”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关系。这里“大都”表示普遍情况,“常谢客”说明诗人经常拒绝来访的客人,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与疏离,“不次各离群”则表明了诗人与友人之间各自独立,不再像过去那样紧密相连,体现了友情的淡薄与世事的变迁。

颈联“病酒仍耽句,青山自白云”转而描写诗人自己的生活状态。通过“病酒”这一细节,展现了诗人的身体状况不佳,但仍然沉浸在诗歌创作之中,表现了他对文学的热爱与执着。“青山自白云”则以自然景象象征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同时也暗含着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尾联“春来论数子,飘泊有如君”收束全诗,将话题转向对友人的直接提及。诗人提到在春天到来时,谈论起几位朋友,其中就有如友人一般四处飘泊、无定所的人。这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与理解,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动荡、人生漂泊的深刻洞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世态的感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袭克懋托疾不肯入试赋赠

似得冥鸿意,兼深抱璧情。

一鸣堪自失,三献转相经。

白雪看前辈,青云让后生。

已须横四海,且复爱连城。

形式: 五言律诗

寄怀余德甫(其一)

岂亦逢秋色,登临若远行。

江通灌婴井,山到越王城。

何见非交态,难言一宦情。

大东千里月,石镜好同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寄怀余德甫(其二)

即闻彭蠡雁,应上武阳台。

华发文章到,青山放逐回。

时名堪下榻,秋兴足衔杯。

不是求羊辈,蓬蒿断往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二月十五日诞子

三十卢家妾,明珠报使君。

国香元有种,天马自超群。

月应悬弧满,春迎剪绂分。

负薪还尔事,岂敢望青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