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怀余德甫(其一)

岂亦逢秋色,登临若远行。

江通灌婴井,山到越王城。

何见非交态,难言一宦情。

大东千里月,石镜好同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寄怀余德甫》其一,通过描绘登高远眺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联“岂亦逢秋色,登临若远行。”以设问开篇,似乎在自问是否真的遇到了秋天的景色,却如同踏上了一段遥远的旅程。这里不仅描绘了秋季的景色,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漂泊之感。

颔联“江通灌婴井,山到越王城。”转而描写眼前之景,江水连通着古代的灌婴井,山脉延伸至越王曾经建都的地方。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蕴含了历史的厚重感,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颈联“何见非交态,难言一宦情。”则转向了对人情世故的感慨。诗人感叹于世间万物,无论是何种相遇,都充满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官场情感。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人际关系的复杂性的无奈。

尾联“大东千里月,石镜好同明。”以月光为喻,寄托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无论相隔多远,心中的月光都能照亮彼此的心灵,象征着友情的永恒与明亮。同时,“石镜”二字又巧妙地呼应了颔联中的“山”,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感和诗意的丰富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对友情的珍视。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明代诗歌中的一篇佳作。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寄怀余德甫(其二)

即闻彭蠡雁,应上武阳台。

华发文章到,青山放逐回。

时名堪下榻,秋兴足衔杯。

不是求羊辈,蓬蒿断往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二月十五日诞子

三十卢家妾,明珠报使君。

国香元有种,天马自超群。

月应悬弧满,春迎剪绂分。

负薪还尔事,岂敢望青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席上别王吴徐宗四子

仙吏满蓬莱,离筵气色开。

襜帷寒食过,风雨太行来。

一失中原遇,难论我辈才。

华阳犹骏马,涓者载金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荅元美喜于鳞被召见寄(其一)

十年君所见,已分老蓬蒿。

安得浮名在,将无执事劳。

海鸥群自下,天马步元高。

五柳还须种,徵君不姓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