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怀余德甫(其二)

即闻彭蠡雁,应上武阳台。

华发文章到,青山放逐回。

时名堪下榻,秋兴足衔杯。

不是求羊辈,蓬蒿断往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寄怀余德甫(其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人余德甫的深切怀念与感慨。

首句“即闻彭蠡雁”,以彭蠡湖的雁群作为背景,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同时也预示着远方友人的消息传来。接着,“应上武阳台”一句,通过想象友人登临武阳台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境遇的关注与关切。

“华发文章到,青山放逐回”两句,既是对友人年华老去、才华依旧的感慨,也是对其经历坎坷、最终回归自然的隐喻。这里,“华发”象征岁月的痕迹,“文章”代表才学,“青山”则寓指归隐的生活。“放逐回”一词,既有被贬谪后重返自由之意,也暗含了对友人命运起伏的同情。

“时名堪下榻,秋兴足衔杯”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友人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在友人处可以随时落脚,享受清秋之乐,饮酒赋诗,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不是求羊辈,蓬蒿断往来”一句,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那些追求功名利禄之人的不屑,强调了自己与友人之间淡泊名利、志趣相投的关系。同时,也暗示了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即使外界环境如何变化,两人心中的联系也不会断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体现了明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二月十五日诞子

三十卢家妾,明珠报使君。

国香元有种,天马自超群。

月应悬弧满,春迎剪绂分。

负薪还尔事,岂敢望青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席上别王吴徐宗四子

仙吏满蓬莱,离筵气色开。

襜帷寒食过,风雨太行来。

一失中原遇,难论我辈才。

华阳犹骏马,涓者载金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荅元美喜于鳞被召见寄(其一)

十年君所见,已分老蓬蒿。

安得浮名在,将无执事劳。

海鸥群自下,天马步元高。

五柳还须种,徵君不姓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荅元美喜于鳞被召见寄(其二)

那堪成僻性,非不爱明时。

白发终怜我,青山好属谁。

连城高一抱,流水妙相知。

君自墙东客,行藏岂更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