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寄怀余德甫(其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人余德甫的深切怀念与感慨。
首句“即闻彭蠡雁”,以彭蠡湖的雁群作为背景,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同时也预示着远方友人的消息传来。接着,“应上武阳台”一句,通过想象友人登临武阳台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境遇的关注与关切。
“华发文章到,青山放逐回”两句,既是对友人年华老去、才华依旧的感慨,也是对其经历坎坷、最终回归自然的隐喻。这里,“华发”象征岁月的痕迹,“文章”代表才学,“青山”则寓指归隐的生活。“放逐回”一词,既有被贬谪后重返自由之意,也暗含了对友人命运起伏的同情。
“时名堪下榻,秋兴足衔杯”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友人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在友人处可以随时落脚,享受清秋之乐,饮酒赋诗,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不是求羊辈,蓬蒿断往来”一句,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那些追求功名利禄之人的不屑,强调了自己与友人之间淡泊名利、志趣相投的关系。同时,也暗示了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即使外界环境如何变化,两人心中的联系也不会断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体现了明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