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窗

先生原是山中客,仅能扬雄一区宅。

穷冬十日不出门,群玉峰前看三白。

谁将名字落人间,丹陛入对天开颜。

江城作牧多暇日,犹有馀力穷跻攀。

膏肓不除泉石念,胜处何如眼中见。

四明风月岂无情,要是岁寒心不变。

晴檐初晃云母光,庭中已休雁鹜行。

玲珑元不碍达观,下视万物俱清凉。

形式: 古风

翻译

先生原本是山中的隐士,只拥有扬雄那样的简朴居所。
寒冬时节十天不出门,他在群玉峰前欣赏雪景。
是谁让他的名字流传世间,他面朝丹陛,笑对苍天。
在江城做官的日子空闲许多,仍有余力攀登高峰。
即使病入膏肓,他也念念不忘山水,美景不如亲眼所见。
四明的风月怎能无情感,关键在于他无论何时都坚守本心。
晴朗的屋檐上,云母般的光影摇曳,庭院中已无雁鸭踪迹。
他的心境通透,无碍于开阔的视野,看待万物皆觉清凉。

注释

山中客:隐士。
扬雄:西汉文学家,此处借指简朴生活。
群玉峰:形容雪景如玉般洁白。
丹陛:宫殿的红色台阶,代指朝廷。
膏肓:人体极深处,比喻病情严重。
四明:古代地名,今浙江宁波一带。
玲珑:形容事物精致或通透。
达观:豁达开朗的心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中的士人,在严冬时节的生活情景。诗人以先生自称,表明自己原是一名山中隐客,只能在一处小小的宅院中挥洒墨香。"穷冬十日不出门"写出了诗人长时间不出户的隐居生活,而"群玉峰前看三白"则是对雪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自然景致的欣赏。

"谁将名字落人间"一句,似乎是在探讨名利与世俗的关系,是否愿意让自己的名字流传于世。紧接着"丹陛入对天开颜"则可能是说在朝廷中得以展现才华,使得皇帝龙颜大悦。

接下来的"江城作牧多暇日,犹有馀力穷跻攀"表现了诗人即使在闲适的生活中,也不忘继续追求学问和修养。"膏肓不除泉石念"则是对山水自然之美的怀念,而"胜处何如眼中见"表达了一种通过个人体验来感受自然之美的思想。

"四明风月岂无情,要是岁寒心不变"则是在说,即便是在严冬时节,诗人对山水风月的热爱之心也未有改变。随后的"晴檐初晃云母光,庭中已休雁鹜行"描绘了雪后初晴的景象,而"玲珑元不碍达观,下视万物俱清凉"则是诗人从高处眺望四周,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清凉与宁静。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和对隐居生活的深刻体悟,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9)

王信(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中运使寄酒清明日到以诗谢之

芳樽到日恰清明,似与嘉辰默计程。

拟助林园延胜赏,肯容桃李落繁英。

老来官爵浑无味,闲里杯盘却有情。

见说使车临岱麓,倘能相过共飞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挽张叔夜二首(其二)

季世遭奇祸,烦冤痛可论。

交情伤死别,亲属恸遗言。

空想还家梦,难招去国魂。

一朝成万古,斜日下平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挽张叔夜二首(其一)

畴昔中朝士,簪绅仰令名。

恩威彰辅郡,忠孝卫都城。

许国志何壮,为山功莫成。

西风故林道,萧瑟感秋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别袁昌州

昌元古佳郡,比屋谈经史。

山冈叠翠屏,溪濑泻清泚。

蓄为灵秀质,磊落出髦士。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