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晨起》由宋代诗人张侃创作,通过描绘清晨自然界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的开篇“青山与白水,足以娱人思”,以青山绿水的美景引入,暗示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激发了人们内心的情感。接着,“丽花与佳禽,足以令人悲”一句,看似矛盾地将欢乐与悲伤并置,实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中生命多样性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切体会。
“因思世上事,感触特一时”点明了诗人思绪的流转,从自然景观联想到世事变迁,引发了对人生短暂与宇宙永恒的思考。接下来,“拘拘守定见,年少纷白丝”一句,借年少时的困惑与束缚,表达了对成长过程中思想束缚的反思。
“朝来北窗边,天清云不飞”描绘了清晨宁静的天空,象征着心灵的纯净与自由。桂树的“充绿润,其色光陆离”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寓意着生命的活力与光辉。诗人“静坐息万虑,手携渊明诗”寻求内心的平静,通过阅读陶渊明的诗歌,寻找精神的慰藉。
“饮酒得真趣,神气常自怡”体现了诗人通过饮酒来体验生活的真谛,保持内心的愉悦和平静。然而,“我饮仅涓滴,螺杯谩尔持”则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了对世俗追求的淡然态度,强调了精神层面的满足远胜于物质的享受。
“后山草木深,有禽择所栖。婆饼为谁焦,姑恶为谁咨”通过禽鸟的选择栖息,引申出对人类行为的反思,探讨了自然法则与人类道德之间的关系。诗人引用屈原的诗句“骚翁绎楚语,解说累千辞”,进一步深化了对人性复杂性的思考,指出万物虽异,但都遵循着相同的生存法则。
“万物虽异性,天地同一机。时至乃飞鸣,人讹反生疑”强调了自然界的统一性和生命的规律性,提醒人们顺应自然,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最后,“禽语空啾唧,有怨难穷推。好生毛羽者,细听强诳欺”表达了对自然界的尊重与敬畏,告诫人们不应轻易误解或伤害生命。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融合了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和谐共生、顺应自然的向往,以及对个体内心世界探索的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