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觉庵

疾痛呻呼痒搔抑,人言是觉岂真觉。

问君非痛非痒时,觉何所之了不识。

要知真觉无不觉,如日出海照万国。

虽然亦莫如是解,政恐双睛翳金屑。

扣庵欲觅住庵人,此人此庵何地著。

蒲团纸帐睡未足,百虫薨薨残月白。

六窗玲珑境超廓,个中自有真消息。

兔走君前君不知,俊鹘豪鹰差一发。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名为《题觉庵》,出自宋代诗人李流谦之手。诗中通过对比和反问,探讨了禅理中的“真觉”概念,表达了对佛学修行的深刻理解。

开篇“疾痛呻呼痒搔抑,人言是觉岂真觉”,指出一般人在身心受苦时所谓的“觉悟”,是否真正达到禅理中的觉悟。紧接着,“问君非痛非痒时,觉何所之了不识”进一步质疑,在没有痛痒困扰的时候,这种“觉悟”又是在哪里?诗人通过这一系列反问,强调了一般人对“真觉”的迷茫和无知。

随后的“要知真觉无不觉,如日出海照万国”,则用明喻指出真实的觉悟如同太阳一样普照一切,无所不知。然而,这种理解也可能被世俗的认知遮蔽,“政恐双睛翳金屑”表达了对这种情况的担忧。

中间部分“扣庵欲觅住庵人,此人此庵何地著”,则是诗人在探寻修行之人的居所与精神状态,似乎是在寻找心灵的归宿。紧接着,“蒲团纸帐睡未足,百虫薨薨残月白”描绘出一个禅师在静室中打坐入定,但仍旧有世间杂音干扰,显示了修行之路的艰难。

结尾“六窗玲珑境超廓,个中自有真消息”,则是对内心世界的描绘,这里指的是禅室,也象征着心灵的洁净与宁静。最后,“兔走君前君不知,俊鹘豪鹰差一发”用了比喻手法,表达了即使在心灵宁静时,仍须警觉以防世间诱惑,如同猎人对准猎物的敏锐。

整首诗通过对禅理的探讨和描绘,以及对修行过程中的困扰与挑战的表达,展现了作者深厚的佛学造诣和独到的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653)

李流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重兴寺

陌上横流浸作泥,行人步稳方一移。

春云将雨绕山去,社燕营巢贴地飞。

憩仆且须投古寺,閒怀犹喜论禅机。

中宵瞥起胡床念,回首家山几日归。

形式: 七言律诗

赠白道人

天涯只影随,百结身上衣。

有术没人买,无家何处归。

自言穷亦好,未与道相违。

酌汝一杯酒,醒来万事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赠别

水火气类感,草木臭味亲。

君看金石交,分笃均天伦。

朅来东川游,结友轻雷陈。

诸君尽豪俊,著我漫浪身。

酒斟约无算,诗妙各有神。

人事不可知,变态生逡巡。

一代韩荆州,大木卧龙鳞。

客禽失危巢,翩翩傍丛榛。

斗升何细碎,朱丝恐生尘。

知己泪再滴,离群恨方新。

去兹胜社难,胸腹伤人神。

临岐欲何语,一味唯酸辛。

岁晚念裘褐,幸勿忘骚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赠听声上官术士

造化秘密藏,凝然大狙宅。

操纵掌握间,殆似不容测。

惟人号最灵,研穷深探赜。

支干究生旺,更以形骸索。

摸骨与听声,个中更奇特。

无烦觌面知,祸福悉已白。

至理非口传,妙处从心得。

官君持此术,行尽山水国。

所历多巧中,一醉天地窄。

祇今天下士,何啻累千百。

纷纷肉食鄙,正须囊锥客。

仆仆尘埃中,岂无凤毛翮。

勿以朝野殊,穷通理不隔。

上方劳梦想,胡弗为指摘。

致君尧舜上,尔术光史册。

若共俗人言,怀抱真可惜。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