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峡山疾风甚雨

长风吹裂碧云堆,捲取银河泻下来。

雨搅犀潭千尺浪,烟遮龙窟一声雷。

松翁偃盖岩隈立,猿女穿萝洞里回。

旧事兰亭好拈出,婆娑溪曲共流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强风撕破青天的云层,仿佛要卷起银河倾泻而下。
暴雨搅动犀牛潭,激起千尺巨浪,烟雾笼罩着龙穴,伴随着一声惊雷。
老松如同伞盖般屹立在岩石角落,猿猴和女子穿梭在藤蔓缠绕的洞穴中往来。
回忆起兰亭的美好往事,我们欢聚溪边,举杯共饮。

注释

长风:强劲的风。
碧云堆:青天的云层。
银河:指天上的银河,这里比喻水流。
犀潭:深潭,可能因潭水颜色像犀角而得名。
烟遮:烟雾笼罩。
松翁:老松树,比喻长寿的人。
婆娑:形容姿态优美或动作轻盈。
流杯:古人饮酒游戏,酒杯顺流而下,谁接住就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猛烈的风雨交加的壮观景象,接着转入山中松林和洞穴的静谧氛围,并以此引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鲜活的笔触,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场自然界的变幻之中。

长风吹裂碧云堆,捲取银河泻下来。这两句以宏大的气势展开画面,强劲的风将天空中的青蓝云朵撕裂,甚至连绵密的星河也被卷起如同瀑布一般倾盆而下。这里的“碧云堆”与“银河”,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写,也隐喻着诗人内心的激荡与澎湃。

雨搅犀潭千尺浪,烟遮龙窟一声雷。这两句紧接着上面的自然界动态,描绘了风雨带来的巨大波涛和深邃山谷中的神秘气氛。雨水在山间激荡,形成千丈高的波浪;而烟雾则笼罩着传说中的龙穴,只听得一声沉雷,增添了一份神秘与力量。

松翁偃盖岩隈立,猿女穿萝洞里回。诗人此处转向山林的宁静与深邃,松树在岩石间盘旋生长,而猿女则在藤萝缠绕的洞穴中自由穿梭。这两句既是对自然美景的描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

旧事兰亭好拈出,婆娑溪曲共流杯。最后两句,诗人回忆起过去在兰亭中的欢聚时光,兰亭不仅是一个具体的地方,更象征着美好的记忆和情感的寄托。而“婆娑溪曲共流杯”则是对那份宁静生活的一种渴望,即便是在风雨交加之日,也希望能够与友人共同品酒,享受那份恬淡自若。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精妙描绘,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200)

李昴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蒲涧山行宿景泰呈诸友人

蒲根采得汎金船,滴水岩前且地仙。

造物添支闲岁月,上恩不与好山川。

意行芳草迷丹灶,旋摘新芽拨涧泉。

欲雨还晴便登览,更消一宿白云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空阁

鉴空阁上赏僧轩,祇树深开不二门。

一水横流界平野,数峰突起补前村。

舟来舟去人多事,潮落潮生岸有痕。

镇日长閒输老衲,倚筇独坐古榕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碧霄

未到白云先碧霄,瘦藤支我上山腰。

烟横远树醉眸豁,竹引清泉尘虑浇。

酒滴松根和露饮,茶烹石鼎抱茅烧。

平生不被利名锁,半掩柴扉听晚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题罗浮冲虚观化缘疏

仙去千年重此山,不禁风雨屋摧残。

金能点化空谈易,钱欠通神著力难。

支厦终非一木了,成裘未免众毛攒。

洞天有分人人到,轮奂峨嵯起笔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