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在山中修行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生之趣。
“未到白云先碧霄”一句,即点出了诗人的所至之地,碧霄应是指一处高远幽深的山谷。接下来的“瘦藤支我上山腰”,则展示了诗人攀援着稀疏的藤蔓,努力向上攀爬,以至于达到山腰之地。这两句表明诗人渴望超脱尘世,与自然为伴。
中间两句“烟横远树醉眸豁,竹引清泉尘虑浇”描绘了诗人在山中的感受。远处的树木被薄雾环绕,宛如醉眼模糊,而竹子则引领着清澈的泉水,让心中的烦恼得以洗净。这两句传递了一种超然物外、心灵得到净化的情感。
“酒滴松根和露饮,茶烹石鼎抱茅烧”一段,则具体描绘了诗人在山中如何生活。酒水渗透于松根,与露水混合而成清醇的佳酿;茶叶则在古朴的石鼎中煮沸,伴随着茅草燃烧的烟火。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自给自足、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
最后,“平生不被利名锁,半掩柴扉听晚樵”表达了诗人的隐逸之志。诗人一生不为功名富贵所束缚,而是选择了一种隐居的生活,在柴门半掩的情况下,静听着远处晚间砍柴的声音。这两句流露出一种对世俗纷争的超脱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个隐逸者与自然合一、超然世外的生活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