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仙去千年重此山,不禁风雨屋摧残。
金能点化空谈易,钱欠通神著力难。
支厦终非一木了,成裘未免众毛攒。
洞天有分人人到,轮奂峨嵯起笔端。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昴英的作品,名为《题罗浮冲虚观化缘疏》。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深邃思想和对道法修行的理解。
“仙去千年重此山,不禁风雨屋摧残。”这两句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力的无情,千年的岁月让曾经有仙人居住的山庄变得破败不堪。诗人通过对比仙人的永恒与凡间物质世界的易朽,抒发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金能点化空谈易,钱欠通神著力难。”这里强调的是世间财富和精神追求之间的差异。金钱虽然可以轻易地实现物质上的转换,但在精神层面上却显得苍白无力。诗人指出,对于修行者来说,单纯依赖物质手段是远远不够的。
“支厦终非一木了,成裘未免众毛攒。”这两句则是在强调任何宏伟的事业或成就,并不是由单一元素构成的,而是需要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诗人通过这种比喻,表达了修行之路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
“洞天有分人人到,轮奂峨嵯起笔端。”最后两句则是在描绘一个理想中的仙境,每个人都能达到那个层次,但那里的景象却是诗人借由笔墨所构建的。这里的“轮奂峨嵯”形容的是山势的险峻和变化万千,显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李昴英精湛的文学才华,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物质与精神的差异,探讨了修行者在追求超脱世俗束缚时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不详
终朝咬菜根,那得许精神。
自笑形为赘,从渠画不真。
闲云留片影,活佛化千身。
大梦何时觉,痴人问木人。
一庵移向白云堆,桧柏参天少日栽。
颇怪发如金线样,想曾眼见铁桥来。
佛粘土壁煎茶供,客对蒲团取芋煨。
却笑老卢怀钵走,只因说出镜非台。
杰作传来见一班,少年笔力老孱颜。
根源有学皆堪味,首尾无瑕孰敢删。
工要前篇人易取,说须两段意相关。
森森天骨晶光缥,去必轩腾十二闲。
江湖三十载,败笠破袈裟。
老面阿罗汉,全身小释迦。
定无牛犯稼,不见鸟衔花。
一笑西湖上,相逢且吃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