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怀古四首(其二)

天兵南下此桥江,敌国当时指顾降。

山水雄豪空复在,君王神武自难双。

留连落日频回首,想像馀墟独倚窗。

却怪夏阳才一苇,汉家何事费罂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翻译

天兵南下经过这座桥梁,敌国在那时只需一挥手就投降。
壮丽山河虽依旧雄伟,但君王的英勇无人能及。
夕阳下流连,频频回首,遥想昔日遗迹,独自凭窗眺望。
疑惑的是,为何夏日阳光仅需一叶苇舟就能征服,汉家王朝为何要耗费大量罂缸之力呢?

注释

天兵:朝廷军队。
指顾:一挥手,形容轻易。
山水雄豪:壮丽山河。
君王神武:君主的英勇威武。
一苇:一片苇叶,象征简单。
罂缸:古代盛酒或药的容器,这里比喻力量或资源。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个人情感交织的诗句,通过对金陵(南京)历史事件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英雄事迹的怀念,以及对当前局势的无奈与批判。

“天兵南下此桥江”,诗人以宏大的笔触勾勒出古代军队在这座桥边的壮丽场面,展示了一种力量和胜利的象征。这里的“天兵”通常指代帝王或正义之师的军队,而“南下”则暗示着战争的方向和规模。

“敌国当时指顾降”,这一句则描绘出敌对势力在面对如此强大的军事力量时,迅速投降的情景。诗人通过这种描述,不仅彰显了古代英雄的武功,更隐含着对当前政局或个人能力不足以对抗外来侵略的感慨。

“山水雄豪空复在”,这里的“山水”可能是指特定的自然环境,而“雄豪”则是对历史上那些英勇人物的称呼。诗人表达了这种英雄事迹已经成为了过去,而今时今日,似乎再也找不回那种气概和风采。

“君王神武自难双”,这一句中,“君王”指代的是帝王或统治者,“神武”则是形容他们的英勇无敌。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古代君主的敬仰,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失落感——即便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也很难找到能够与之匹配的当代英雄。

“留连落日频回首”,诗人的视线转向了个人情感的体验。在黄昏时分,面对着落日余晖,诗人不禁频频回望,以怀念过往的辉煌岁月。这里的“回首”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回头看,更有心灵上的追忆。

“想像馀墟独倚窗”,在这段时间里,诗人的心中充满了对过去历史遗迹的幻想和想象。他可能坐在窗边,独自一人沉浸于这些往事之中,感慨万千。

最后两句“却怪夏阳才一苇,汉家何事费罂缸”,诗人开始表达出对现实的不满与批判。在古代中国,夏阳是一个以生产著名的地方,“才一苇”则暗示着资源被严重浪费和滥用。而“汉家何事费罂缸”中的“罂缸”是盛酒之器,这里借指无谓的奢侈与浪费。诗人通过这两句,抒发了对当时社会问题,如资源浪费、奢侈腐化等现象的不满。

总体来说,这段诗句充分展现了王安石在历史感和个人情感上的深刻体验,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于宋代社会政治状况的批判态度。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金陵怀古四首(其一)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东府旧基留佛刹,后庭馀唱落船窗。

黍离麦秀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雨中

尚疑樱欲吐,已怪菊成漂。

紫苋凌风怯,青苔挟雨骄。

长闲故有味,多难自无聊。

牢落柴荆晚,生涯付一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雨过偶书

霈然甘泽洗尘寰,南亩东郊共慰颜。

地望岁功还物外,天将生意与人间。

霁分星斗风雷静,凉入轩窗枕簟閒。

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霖雨便归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雨花台

盘互长干有绝陉,并包佳丽入江亭。

新霜浦溆绵绵净,薄晚林峦往往青。

南上欲穷牛渚怪,北寻难忘草堂灵。

箯舆却走垂杨陌,已戴寒云一两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