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过襄阳登凤林寺阁

香阁临清汉,丹梯隐翠微。

林篁天际密,人世谷中违。

苔石衔仙洞,莲舟泊钓矶。

山云浮栋起,江雨入庭飞。

信美虽南国,严程限北归。

幽寻不可再,留步惜芳菲。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翻译

芬芳的楼阁面临清澈的银河,红色的阶梯隐藏在青翠的山间微光中。
竹林茂密直伸天边,人间的喧嚣在山谷中远离消失。
长满苔藓的石头衔接神仙的洞府,莲花状的小船停靠在垂钓的石滩旁。
山间的云雾缭绕升起仿佛触碰屋梁,江面的雨丝飘进庭院中飞舞。
这里确实美如南方的仙境,但严格的行程限制着我向北回归。
这样隐秘美妙的探寻无法再次经历,我停留脚步只为珍惜这芬芳的美景。

注释

香阁:芬芳的楼阁。
临:面临。
清汉:清澈的银河。
丹梯:红色的阶梯。
隐:隐藏。
翠微:青翠的山间微光。
林篁:竹林。
天际:天边。
密:茂密。
人世:人间。
谷中违:在山谷中远离消失。
苔石:长满苔藓的石头。
衔:衔接。
仙洞:神仙的洞府。
莲舟:莲花状的小船。
泊:停靠。
钓矶:垂钓的石滩。
山云:山间的云雾。
浮栋:仿佛触碰屋梁。
起:升起。
江雨:江面的雨丝。
入庭:飘进庭院。
飞:飞舞。
信美:确实美丽。
南国:南方的仙境。
严程:严格的行程。
限北归:限制着我向北回归。
幽寻:隐秘美妙的探寻。
不可再:无法再次经历。
留步:停留脚步。
惜:珍惜。
芳菲:芬芳的美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境般的山水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登临凤林寺阁时的心境和所见。"香阁临清汉,丹梯隐翠微"中的“香阁”指的是香气缭绕的楼阁,而“清汉”则是对汉江的美称,“丹梯”是通往仙界的阶梯,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登上寺阁时所见到的景象,既有真实的地理环境,也蕴含着超凡脱俗的意境。

"林篁天际密,人世谷中违"中的“林篁”形容树木繁茂,“天际密”则是说树木连绵至天边,而“人世谷中违”表达了诗人对尘世隔绝、寻求心灵寄托的愿望。

"苔石衔仙洞,莲舟泊钓矶"一句,"苔石"即是苔藓覆盖的岩石,而“衔仙洞”则是在形容这些被苔藓覆盖的岩石间隐藏着通往仙境的小路或洞穴,“莲舟”指的是莲花装饰的船只,"泊钓矶"则是说这艘船停靠在有鱼跃之处的岩石旁,这两句增添了诗中的神秘与宁静。

“山云浮栋起,江雨入庭飞”一句,“山云”指的是山上的云雾,而“浮栋起”则是在形容这些云雾如何在寺阁之间漂浮升腾,“江雨”是汉江的雨水,而“入庭飞”则是在描绘这雨水如同花瓣般轻盈地落入庭院之中。

"信美虽南国,严程限北归"一句,"信美"可能指的是诗人对所见景象的赞叹,“南国”这里代指襄阳地区,而“严程限北归”则是在表达诗人虽然在这美丽的地方流连忘返,但终究要遵循着自己严格的修行之道,回到北方。

"幽寻不可再,留步惜芳菲"一句,“幽寻”是指对美好事物的追寻,而“不可再”则是在表达诗人对这次难得的经历不能重复的感慨,“留步”即是停下脚步不忍离去,而“惜芳菲”则是在形容诗人对于眼前这份美好景色和心境的珍惜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寄托的心路历程。

收录诗词(205)

宋之问(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名少连,汉族,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 字:延清
  • 籍贯:汾州(今山西汾阳市)
  • 生卒年:约656 — 约712

相关古诗词

和库部李员外秋夜寓直之作

相庭贻庆远,才子拜郎初。

起草徯仙阁,焚香卧直庐。

更深河欲断,节劲柳偏疏。

气耿凌云笔,心摇待漏车。

叨荣厕俦侣,省己恧空虚。

徒裴阳春和,难参丽曲馀。

形式: 排律 押[鱼]韵

和姚给事寓直之作

清论满朝阳,高才拜夕郎。

还从避马路,来接珥貂行。

宠就黄扉日,威回白简霜。

柏台迁鸟茂,兰署得人芳。

禁静钟初彻,更疏漏渐长。

晓河低武库,流火度文昌。

寓直恩徽重,乘秋藻翰扬。

暗投空欲报,下调不成章。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夜渡吴松江怀古

宿帆震泽口,晓渡松江濆。

棹发鱼龙气,舟冲鸿雁群。

寒潮顿觉满,暗浦稍将分。

气出海生日,光清湖起云。

水乡尽天卫,叹息为吴君。

谋士伏剑死,至今悲所闻。

形式: 排律 押[文]韵

奉和幸三会寺应制

六飞回玉辇,双树谒金仙。

瑞鸟呈书字,神龙吐浴泉。

净心遥證果,睿想独超禅。

塔涌香花地,山围日月天。

梵音迎漏彻,空乐倚云悬。

今日登仁寿,长看法镜圆。

形式: 排律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