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渡吴松江怀古

宿帆震泽口,晓渡松江濆。

棹发鱼龙气,舟冲鸿雁群。

寒潮顿觉满,暗浦稍将分。

气出海生日,光清湖起云。

水乡尽天卫,叹息为吴君。

谋士伏剑死,至今悲所闻。

形式: 排律 押[文]韵

翻译

夜宿在震泽的河口,清晨渡过松江的岸边。
船桨划动惊起鱼龙的气息,船行冲散了鸿雁的行列。
寒冷的潮水顿时感觉充盈,昏暗的河岸也渐渐被分开。
晨光中海面生起,湖面上云雾清新。
水乡之地皆受自然护卫,不禁为吴地的君主感叹。
谋士们为忠而伏剑自尽,这悲壮的故事至今仍让人感慨万分。

注释

宿帆:夜晚停泊船只。
震泽口:指太湖的出口处,震泽是太湖的古称。
晓渡:清晨时分渡河。
松江濆:松江的岸边,松江即今苏州河。
棹发:以桨划水使船行。
鱼龙气:指水中的生机或神话中的鱼龙之气。
舟冲:船行冲击。
鸿雁群:成群的大雁。
寒潮:冷冽的潮水。
顿觉满:立刻感觉到水位上涨。
暗浦:光线昏暗的河岸或水道。
稍将分:逐渐变得分明、分开。
气出海生日:日出时海面上升腾的气象。
光清:光线清澈明亮。
湖起云:湖面上升起薄雾或云彩。
水乡:多水的地区,常指江南地带。
尽天卫:完全由自然环境守护。
叹息:感慨。
吴君:指古代吴国的君主,这里泛指地方的统治者。
谋士:出谋划策的智者或官员。
伏剑死:以剑自刎身亡,表示忠诚或抗议。
至今:直到现在。
悲所闻:对所听到的事情感到悲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邃的夜晚渡江图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精细刻画和历史事件的回忆,表达了诗人怀古伤感的情怀。

"宿帆震泽口,晓渡松江濆。" 这两句开篇便以宏阔的视角展示了夜晚停泊在江边的船只与清晨穿越松江的情景,"震泽口"指的是江水宽广之处,"晓渡"则描绘出一幅黎明前后的静谧画面。

"棹发鱼龙气,舟冲鸿雁群。" 这两句通过对自然界动态的描述,增添了一种神秘而又生机勃勃的氛围。"棹发"即船桨的动作,"鱼龙气"则是传说中水族生物的意象,而"舟冲鸿雁群"则展示了船只穿行时惊起的大雁群。

"寒潮顿觉满,暗浦稍将分。" 这两句诗人的情感开始流露,"寒潮"与"暗浦"营造出一种萧索而又神秘的氛围,而"顿觉满"和"稍将分"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江水丰盈和静谧之美的感慨。

"气出海生日,光清湖起云。"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象,其中"气出海生日"象征着生命力与阳光的联系,而"光清湖起云"则是对水面上空中云彩变化的一种美学描摹。

"水乡尽天卫,叹息为吴君。谋士伏剑死,至今悲所闻。" 最后两句诗人回到了历史的怀念之中,对于过去英雄的牺牲表示深深的哀悼和敬意。"水乡"指的是江南地区,而"叹息为吴君"则是对古代吴国领袖或英雄人物的怀想。"谋士伏剑死"暗示了一场悲剧性的历史事件,"至今悲所闻"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些往事的无尽哀伤。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回忆,构建出一种既宏大又细腻、既现实又超越现实的艺术境界。

收录诗词(205)

宋之问(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名少连,汉族,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 字:延清
  • 籍贯:汾州(今山西汾阳市)
  • 生卒年:约656 — 约712

相关古诗词

奉和幸三会寺应制

六飞回玉辇,双树谒金仙。

瑞鸟呈书字,神龙吐浴泉。

净心遥證果,睿想独超禅。

塔涌香花地,山围日月天。

梵音迎漏彻,空乐倚云悬。

今日登仁寿,长看法镜圆。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奉和幸大荐福寺

香刹中天起,宸游满路辉。

乘龙太子去,驾象法王归。

殿饰金人影,窗摇玉女扉。

稍迷新草木,遍识旧庭闱。

水入禅心定,云从宝思飞。

欲知皇劫远,初拂六铢衣。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

汉王未息战,萧相乃营宫。

壮丽一朝尽,威灵千载空。

皇明怅前迹,置酒宴群公。

寒轻綵仗外,春发幔城中。

乐思回斜日,歌词继大风。

今朝天子贵,不假叔孙通。

登高省时物,怀古发宸聪。

钟连长乐处,台识未央中。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

枢掖调梅暇,林园艺槿初。

入朝荣剑履,退食偶琴书。

地隐东岩室,天回北斗车。

旌门临䆗窱,辇道属扶疏。

云罕明丹壑,霜笳彻紫虚。

水疑投石处,溪似钓璜馀。

帝泽颁卮酒,人欢颂里闾。

一承黄竹咏,长奉白茅居。

形式: 排律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