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尉氏南至京皆水及人胫

陆行畏水深,舟行畏水浅。

河流去时閤,涂潦归时践。

事与时相违,我惭行处蹇。

人生莫为客,为客此安免。

形式: 古风 押[铣]韵

翻译

在陆地上行走怕水深,乘船时又怕水太浅。
河水流淌时畅通无阻,但洪水来临时却会淹没道路。
事情常常与时间相违背,我为自己行动的艰难感到惭愧。
人生中不要总是做异乡人,即使身在异乡也希望能有所解脱。

注释

陆行:步行。
畏:害怕。
舟行:乘船。
閤:畅通。
涂潦:积水。
践:淹没。
违:违背。
惭:惭愧。
蹇:艰难。
莫:不要。
客:异乡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自尉氏南至京皆水及人胫》,描绘了作者从尉氏南下到京城途中所见的洪水泛滥景象。首句“陆行畏水深,舟行畏水浅”形象地写出无论步行还是乘船,都因水患而充满忧虑,反映出当时道路的艰难。接下来,“河流去时閤,涂潦归时践”进一步描绘河水上涨,淹没路面,行人不得不在水中跋涉的场景。

诗人感慨“事与时相违”,意指世事变化无常,与预期相反,他为自己行程中的阻碍和困难感到惭愧。“我惭行处蹇”表达了他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和自嘲。最后两句“人生莫为客,为客此安免”则揭示出诗人对于漂泊在外的感慨,认为人生不应长久离家,即使身为旅人,也无法完全避免这样的艰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寓言式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旅途的艰辛,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对人生的哲思。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至广教因寻古石盆寺

古寺近田家,山寻石盆差。

化虫悬缢女,啼鹱响缫车。

僧坐树间石,马行溪畔沙。

野香无处辨,归路傍城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至灵壁镇于许供奉处得杜挺之书及诗

去冬过寻历阳守,江沙半遮当利口。

口头沙蹙浪如山,浦溆排舟鱼贯柳。

却畏浪高难苦留,闻解符来时不久。

平明挂席入扬州,主人酿成百斛酒。

酒上玉蛆如笑花,一日倒空罂与缶。

主人亦欲君旧友,请我迟君同此首。

清明君果渡江至,与君继舳曾无负。

过淮风紧到洪泽,使人助我如臂肘。

暮春溯汴汴流涩,自假轻航去如走。

千忧万阻经灵壁,留书津吏情何厚。

副之佳句二十言,文昌光芒夜侵斗。

平时相恤以此稀,缓急求之更难有。

风牵月挽望符离,水馆野亭能驻不。

葛巾轻服约登步,葱?冷淘誇其滫。

书中不说王平甫,应又先行君在后。

我今趁君君趁王,趁入大梁须执手。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舟中行自采枸杞子

野岸竟多杞,小实霜且丹。

系舟聊以掇,粲粲忽盈盘。

助吾苦羸苶,岂必采琅玕。

自异骄华人,百金求秘丸。

昔闻王子乔,上帝降玉棺。

此焉即不免,但愿在世安。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舟中夜与家人饮

月出断岸口,影照别舸背。

且独与妇饮,颇胜俗客对。

月渐上我席,暝色亦稍退。

岂必在秉烛,此景已可爱。

形式: 古风 押[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