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羸病身未死,轻安人屡亡。
穹旻不可问,浮世转加伤。
三十共嗟短,百年同好长。
未能齐一梦,何以事空王。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智圆所作的《久病有感因示后学》。诗人以个人的病弱之躯与世事无常的对比,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和对佛教空寂理念的思考。
"羸病身未死,轻安人屡亡",诗人自述身体衰弱但生命尚未终结,然而身边的人却频繁离世,这揭示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穹旻不可问,浮世转加伤",诗人感叹宇宙的深邃无法探询,世间人事的变迁更令人痛心。"穹旻"象征着天地自然,"浮世"则指短暂而无定的世间。
"三十共嗟短,百年同好长",诗人感慨人生短暂,即使是三十年也显得短暂,而百年光阴在比较中似乎又显得漫长。这里体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深刻认识。
最后两句"未能齐一梦,何以事空王",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无奈,既然无法把握生命的长度,又如何能遵循佛教中的空寂之道,去面对人生的虚无?
整首诗情感深沉,寓哲理于个人经历之中,展现了诗人对生死、世事的深刻洞察和对佛法的沉思。
不详
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杖藜寻隐迹,重叠过林泉。
花暖幽禽语,堂空瑞兽眠。
涧松寒有韵,茶灶冷无烟。
知在何峰顶,高谈会列仙。
交知心莫逆,出处任相违。
月里方攀桂,山中自采薇。
致君期有术,遁世贵无机。
华发他年事,云泉亦可归。
讲馀多滞疾,林下掩重扉。
度日人稀到,残阳鸟独归。
山光来有势,云影去何依。
世态那堪说,唯君念息机。
策杖乘闲兴,山深人迹稀。
断桥摧宿雨,高树挂残晖。
岩静云孤起,潭空鸟独飞。
前峰有兰若,吟赏自忘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