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同营三十万,震鼓伐西羌。
战血黏秋草,征尘搅夕阳。
归来人不识,帝里独戎装。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壮观的战争场面,通过对比和排比手法,展现了军事行动的宏大与战后归来的孤独感。诗人以“同营三十万,震鼓伐西羌”开篇,直接点出了战争的规模和目标,显示出强烈的历史画面感。
“战血黏秋草,征尘搅夕阳”两句,则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战争带来的毁灭与悲凉。鲜血与秋草交织在一起,昭示着生命的消逝和季节的更替;而征尘扰乱了平静的夕阳,象征着战争所引起的一切动荡不安。
最后,“归来人不识,帝里独戎装”两句,描绘了战士归来的孤独与冷清。他们在外征战多年归来时,却发现自己已经被世人遗忘,只能独自保有军人的装束和记忆,这种情感的转折为诗歌增添了一份深沉的忧郁。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前后两种不同景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战乱中人性的思考,以及对英雄归来后的冷漠社会的批判。
不详
晚唐大臣,著名诗人。会昌六年,进士及第,补盩厔县尉。仕宦显达,历任三镇从事,累迁嘉州刺史、各部郎中、同州刺史、工部尚书,先后担任感化军、武宁军和忠武军节度使。广明元年,为许州大将周岌所逐,全家遇害。癖于作诗,称赞“诗古赋纵横,令人畏后生”。著有《诗集》十卷、《繁城集》一卷
悬军征拓羯,内地隔萧关。
日色昆崙上,风声朔漠间。
何当千万骑,飒飒贰师还。
意气成功日,春风起絮天。
楼台新邸第,歌舞小婵娟。
急破催摇曳,罗衫半脱肩。
轻叶独悠悠,天高片影流。
随风来此地,何树落先秋。
变色黄应近,辞林绿尚稠。
无双浮水面,孤绝落关头。
乍减诚难觉,将凋势未休。
客心空自比,谁肯问新愁。
百首如一首,卷初如卷终。
坐久仆头出,语多僧齿寒。
西塞长云尽,南湖片月斜。
李白终无取,陶潜固不刊。
我身若在开元日,争遣名为李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