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百首如一首,卷初如卷终。
坐久仆头出,语多僧齿寒。
西塞长云尽,南湖片月斜。
李白终无取,陶潜固不刊。
我身若在开元日,争遣名为李翰林。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对待诗书的态度和个人才华的自信。"百首如一首,卷初如卷终"表明诗人对于大量诗篇持平常心,无论是哪一首,都能保持同样的精彩和水平。这也隐含着诗人对自己作品的高度评价和信心。
接下来的"坐久仆头出,语多僧齿寒"则描绘了诗人在长时间研读书籍后,偶尔抬头所见的情景。"西塞长云尽,南湖片月斜"则是对自然美景的描写,通过这两句,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怀和胸襟。
接着的"李白终无取,陶潜固不刊"表达了诗人对于前代文学巨匠李白、陶渊明作品的敬仰,同时也透露出自己虽然自信,但对这些文学先辈仍然保持一定的谦逊态度。
最后一句"我身若在开元日,争遣名为李翰林"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如果能生活在盛唐时期,即使是在那个人才辈出的时代,也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才华和文学成就,在历史上留下名字。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胸襟和情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才华的自信以及对前代文学巨匠的敬仰之情。
不详
晚唐大臣,著名诗人。会昌六年,进士及第,补盩厔县尉。仕宦显达,历任三镇从事,累迁嘉州刺史、各部郎中、同州刺史、工部尚书,先后担任感化军、武宁军和忠武军节度使。广明元年,为许州大将周岌所逐,全家遇害。癖于作诗,称赞“诗古赋纵横,令人畏后生”。著有《诗集》十卷、《繁城集》一卷
不知原在鞍轿里,将谓空驮席帽归。
火炉床上平身立,便与夫人作镜台。
表里通明不假彫,冷于春雪白于瑶。
朝来送在凉床上,只怕风吹日炙销。
系马宫槐老,持杯店菊黄。
故交今不见,流恨满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