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暂入松门拜祖师,殷勤再读塔前碑。
回头忽向寻阳使,太守如今是惠持。
诗人以参访松门的方式表达对祖师的敬仰之情,通过再次阅读塔前的碑文来深化这种情感。"回头忽向寻阳使"一句,表现了诗人转变心意,决定去寻找阳某人(可能是指某位官员或有权势的人物)的决断。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行动变化,也映射出当时社会人际交往的复杂性。最后两句"太守如今是惠持",则揭示了一种期待或者希望,太守(地方长官)能够施行仁政,给予百姓恩惠和支持。
这首诗通过对祖师的敬拜、碑文的再读与寻找阳使的行动,勾勒出诗人内心的波动以及对外界的期许。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是多层次的,不仅有对过往的尊崇,也有对现实的关切和期待。
不详
唐代诗人。自号清溪子。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文宗大和(827-835)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著有《诗》一卷。存词六首
碧落真人著紫衣,始堪相并木兰枝。
今朝绕郭花看遍,尽是深村田舍儿。
宵分独坐到天明,又策羸骖信脚行。
每日除书空满纸,不曾闻有介推名。
寺前新笋已成竿,策马重来独自看。
可惜班皮空满地,无人解取作头冠。
谪仙唐世游兹郡,花下听歌醉眼迷。
今日汉江烟树尽,更无人唱白铜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