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带.为吴陵宫掌雷赋催妆词

羡绯罗、烛吐银墙。灯影背、响鸣珰。

夹路如花还似雾,戟门前、步步荀香。

剧怜春夜,花融锦瑟,月亚金堂。

况画眉夫婿,清河小弟,杜曲诸郎。

纱笼徐引,绣幕斜张。蓝桥捣就元霜。

琼岛仙花偏并蒂,珠帘畔、一朵笙囊。

朝来更喜,五铢裙细,百子钗长。

问傍人、宜称何如,生憎唤作宫妆。

形式: 词牌: 合欢带

鉴赏

这首《合欢带》是清代词人陈维崧为吴陵宫掌雷所赋的催妆词,词中充满了对美好婚嫁场景的细腻描绘与赞美。

词开篇“羡绯罗、烛吐银墙”,以绯红的罗衣和银光闪烁的墙壁,营造出华美而庄重的婚礼氛围。接着“灯影背、响鸣珰”描绘了灯火辉煌、珠环玉佩碰撞的声音,增添了喜庆的气氛。通过“夹路如花还似雾,戟门前、步步荀香”,词人巧妙地将鲜花与雾气交织,以及戟门前飘散的香气,渲染出一种梦幻而又神秘的意境,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剧怜春夜,花融锦瑟,月亚金堂”进一步描绘了春夜的美景,花朵与锦瑟相融,明月映照在金碧辉煌的大厅上,展现出一幅和谐而美丽的画面。接下来“况画眉夫婿,清河小弟,杜曲诸郎”则点出了新郎的身份,既有画眉之雅趣,又有清河小弟、杜曲诸郎这样的佳宾相伴,增添了婚礼的热闹与喜庆。

“纱笼徐引,绣幕斜张”描绘了新娘缓缓步入婚礼现场的情景,纱笼轻柔地引导着,绣幕缓缓拉开,展现了新娘的端庄与美丽。随后“蓝桥捣就元霜,琼岛仙花偏并蒂,珠帘畔、一朵笙囊”运用了蓝桥、琼岛、并蒂莲等意象,寓意着爱情的美好与纯洁,以及新婚夫妇的幸福美满。

最后,“朝来更喜,五铢裙细,百子钗长”表达了对新娘服饰的赞美,五铢裙的精致与百子钗的繁复,都体现了对新娘的祝福与喜悦。词末“问傍人、宜称何如,生憎唤作宫妆”则是对新娘形象的评价,既表达了对新娘的赞赏,也暗示了她不同于传统宫妆的独特魅力。

整体而言,这首《合欢带》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婚礼的盛大与喜庆,更蕴含了对新人美好生活的祝愿,是一首充满诗意与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1701)

陈维崧(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骈文作家。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 字:其年
  • 号:迦陵
  •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 生卒年:1625~1682

相关古诗词

花发沁园春.月夜布席绿萼梅花下同友人小饮

借月为花,将花做月,濛濛一树皴玉。

银碗筛春,琼箫暖夜,值得珍珠几斛。冰肌睡足。

更掩映、生绡六幅。

念月姊彻夜孤寒,梅妃自小幽独。花影风摇簌簌。

任春城夜阑,画鼓频续。

金炉烬处,珠斗斜时,月与梅花微绿。清辉满目。

拚吹灭、枝枝银烛。

夜深沈、我醉休扶,和月和花同宿。

形式: 词牌: 花发沁园春

潇湘逢故人慢.题余氏女子绣柳毅传书图为阮亭赋

龙绡一幄,有灵芸针线,刺凤描鸾。秋水漾波澜。

正洞庭归客,憔悴思还。

牧羊龙女,恰相逢、雨鬓风鬟。

看多少、沙明水碧,一天愁绪漫漫。

却又早来橘浦,见儿家、绡宫璇阙生寒。

贵主下云端。更箱开青玉,珀映红盘。

海天良夜,论恩情、可似人间。

绣到此、料应长叹,眉峰斜蹙湘山。

形式: 词牌: 潇湘逢故人慢

潇湘逢故人慢.送王亦世归汉阳兼寄怀人

西风湘楚,正湘竹如啼,湘禽如舞。湘岸飞湘雨。

更渌水微波,青山可数。

几幅烟帆,采不尽、白蘋红杜。

想此际,仙令归舻,一派江山今古。

女娥祠,巴子国,看历历晴川,萋萋芳树。

风外催津鼓。恰人在洞庭,秋盈橘浦。

官舫瑶琴,总弹破、沙清月苦。

倩楚塞、白雁同归,并寄阿戎此语。

形式: 词牌: 潇湘逢故人慢

泛清波摘遍.咏沼内红鱼

吴娘水阁,几曲金塘,时听红鱼跳波响。

翳然花竹,日高舟尾浮菰蒋。妆台上。

伤春天气,中酒心情,斜溜明矑还细相。

照水钗倾,投饵鬟偏,几遍惆怅。朝霞漾。

寄到啼椷染血,带得落花铺绛。

爱尔绝代红妆,水云高旷。浑无恙。

娇鸟笼底去来,美人影中生长。

莫管画溪笠泽,黏天风浪。

形式: 词牌: 泛清波摘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