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感秋(其五)》由明代诗人林鸿所作,通过历史的视角,表达了对古代帝王治国理念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诗中首先提到“姬辙既东驭,群雄踰其防”,以“姬辙”象征周朝的衰落,群雄并起,打破了原有的秩序,暗示了历史的更迭与权力的转移。接着,“夷气炽六合,阳精黯无光”描绘出乱世的景象,天灾人祸,社会动荡不安,象征着道德沦丧和政治黑暗。
随后,“壮哉东海君,歘起垂衣裳”转而赞美一位能够崛起并恢复秩序的君主,他如同东海之君般,迅速振作,披上象征治理的服饰,展现出其治理国家的决心与能力。然而,“霸图虽烨烨,王道终茫茫”又揭示了即使这位君主的功业辉煌,但真正的王道理想却难以实现,暗含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麟经托南面,笔削严秋霜”进一步强调了历史记载的重要性,即通过记录历史来传承文明与道德,如同秋霜般严厉而公正。这表明诗人认为历史的书写应秉持客观与公正的原则,以期后世能从中汲取教训,遵循正确的道路。
最后,“至今千载下,共戴君为纲”表达了对这位理想君主的敬仰之情,认为他的思想与行为应当成为后世效仿的典范,即使在千年之后,人们仍会怀念并尊崇他作为道德与治理的楷模。
综上所述,《感秋(其五)》通过对历史变迁的反思,探讨了理想与现实、道德与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历史记载对于后世的重要意义,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观与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