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秋(其九)

威凤志八表,鸷鸟思远击。

志士徇苦节,秉心犹铁石。

黔谷恤齐饥,饿者嗟辍食。

朝歌墨回车,胜母曾不入。

悲哉表旌日,行矣申屠狄。

世无成子高,畴能掩真迹。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林鸿的《感秋》组诗中的第九首。林鸿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此诗则借秋景抒发了对时局的感慨与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诗中以“威凤”、“鸷鸟”起兴,象征着有志之士追求远大理想的雄心壮志,如“志士徇苦节,秉心犹铁石”,表达了他们坚韧不拔、矢志不渝的精神。接着,“黔谷恤齐饥,饿者嗟辍食”,通过描述救助饥民的情景,展现了仁爱之心,同时也暗含对当时社会贫富悬殊、民生艰难的忧虑。

“朝歌墨回车,胜母曾不入”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对正直之士坚守原则、不为权势所动的赞扬。其中“朝歌墨回车”出自《史记·伯夷列传》,形容伯夷、叔齐在周武王伐纣后,耻食周粟,逃至首阳山,最终饿死;“胜母”则是另一个典故,指孔子因厌恶鲁国胜母邑的风气,拒绝进入该地。这两句诗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道德理想和对高尚人格的追求。

最后,“悲哉表旌日,行矣申屠狄”两句,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表旌日”可能是指表彰、纪念的日子,而“申屠狄”则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勇士,这里可能象征着勇敢追求正义的人。整首诗在赞美高尚品质的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社会的渴望。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典故运用,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道德、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思考。

收录诗词(554)

林鸿(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感秋(其十)

君位曰大宝,惟圣能矜持。

彼狂乱其经,纵欲日沦迷。

夏桀坠禹服,商受倾汤基。

蹙国向沉湎,投身殒蛾眉。

祸福共倚伏,理乱亦相因。

下民尚有严,皇天本无亲。

姬文掩枯骼,四海咸称臣。

形式: 古风

感秋(其十一)

季世尚游侠,使气凌诸侯。

就死轻一芥,含恩重山丘。

荆卿触秦怒,渐离重燕忧。

小节若可尚,大义非良筹。

嗟哉黄金台,千古令人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感秋(其十二)

朝登北邙坂,墟墓何累累。

怀哉泉下人,恻然我心悲。

往若不可复,来者每如斯。

膏火煎万族,纷纷竞刀锥。

生存华屋居,死与草木萎。

愚智同土壤,英灵竟何知。

所赖贤哲士,千龄名不隳。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感秋(其十三)

大块覆群迷,畴能会其妙。

狂夫每如醉,至人独先觉。

草木养气体,金石驻精魂。

多岐但驱车,孰踵玄玄门。

汉武志三岛,秦皇穷八垠。

焉知淡泊水,可沃灵台焚。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