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一座名为“澹存斋”的书室,其环境之幽静与主人心境之淡泊相映成趣。首句“书室俯澄瀛”以“澄瀛”喻指清澈的水面,形象地描绘了书室所处环境的宁静与清雅,俯瞰其中,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份宁静所包容。接着,“澹存因得名”点明了斋名的由来,暗示了斋中主人追求的是一种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
“天光含上下,月影印亏盈”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斋内环境的幽深与变化之美。白天,天光洒落,上下一片光明;夜晚,月影倒映,随着月相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这种自然界的微妙变化,不仅丰富了斋内的景观,也象征着主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
“坐处心同澈,披来志以明”则直接表达了斋中主人的心境。在这样的环境中静坐,心灵如同清澈的水一般纯净无染;展开书籍,阅读时内心更加明晰,思想得以升华。这两句诗体现了主人通过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精神的清明。
最后,“南华何用展,秋水面前呈”引用了《庄子·外篇》中的“南华”,即《南华经》,这是对道家哲学的隐喻,表明主人在面对人生百态时,如同秋水般平静,无需过多的解释或展示,因为一切自会显现。这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极高赞誉,也是对淡泊名利、顺应自然生活态度的高度肯定。
整首诗通过对“澹存斋”环境的细腻描绘和主人心境的深刻揭示,展现了中国古典美学中追求自然、和谐与内在精神世界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