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龟山之操恨时危,语乐徒劳鲁太师。
今日龟山无可恨,祥符年上御题诗。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的《和二十二弟龟山寺三绝(其二)》。诗中,诗人以龟山为背景,表达了对时局动荡的忧虑和对自己才华无法施展的感慨。首句“龟山之操恨时危”直抒胸臆,流露出对国家安危的深深忧虑;次句“语乐徒劳鲁太师”借用鲁国太师的故事,暗示自己虽然有才学,但在乱世中却难以施展,徒然感叹。
然而,诗人在第三句“今日龟山无可恨”中转折,表示尽管时势艰难,但至少在当下龟山本身并无可遗憾之处,可能暗指自己找到了内心的平静或找到了新的寄托。最后一句“祥符年上御题诗”,提到祥符年间皇帝的御笔题诗,可能是对过去的荣耀记忆,也可能是对未来的期望,以文学成就聊以自慰。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现实的忧虑,又有自我安慰的豁达,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个人风格和对时代的敏感。
不详
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江边龟步亦平平,淮上龟山耸五兵。
何但八公山草木,解令王国列金城。
百代兴亡吐谷浑,圣主神谟不世恩。
解缚再生有孙子,无劳倚笑上东门。
渭滨人老钓纶中,晚达那知有早穷。
顾我岩栖终作底,谩将病目送飞鸿。
终日焚香却袢暑,只此于君愧典刑。
莫怪慇勤问元朗,此心要自渴沧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