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逢子

清臞骨相类诸生,黾勉寒窗守一经。

用赋要窥司马室,学诗频过伯鱼庭。

可怜亲发镜中白,莫负子衿身上青。

五桂荫门家世事,寂寥天畔几回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翻译

清瘦的身躯与书生相似,勤奋刻苦在寒窗下研读经书。
写作时要追求司马相如的才情,学习诗歌常拜访伯鱼这样的大家庭。
看着镜中的白发不禁感慨,不要辜负了少年时的青衫梦想。
家族期望五桂满门荣耀,而我在此寂寞的边陲,仰望星空已不知多少次。

注释

清臞:形容人清瘦。
诸生:泛指读书人。
黾勉:努力不懈。
一经:一部经典或一门学问。
司马室:指司马相如的文学才华,借代高超的写作技巧。
伯鱼庭:孔子的儿子孔鲤,借指有学问的家庭。
亲发:自己的头发。
子衿:古代学子的服装,象征青春和学业。
五桂荫门:比喻家族显赫,期望子孙能光宗耀祖。
寂寥:寂静、孤独。
天畔:边远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几的作品《示逢子》,主要描绘了主人公清瘦的形象和刻苦求学的经历。首句“清臞骨相类诸生”刻画了主人公清瘦的外貌,暗示其勤奋好学的学生身份。次句“黾勉寒窗守一经”则强调了他在艰苦环境中专心致志研读经书的决心。

第三句“用赋要窥司马室”借用了典故,表明他对文学创作的追求,希望能达到司马迁那样的成就。第四句“学诗频过伯鱼庭”则表达了对诗歌艺术的热爱,频繁拜访老师以求精进,如同孔子弟子子游常去请教。

第五、六句“可怜亲发镜中白,莫负子衿身上青”通过描绘亲人的白发和自己青衫未脱的现状,流露出对时光流逝和责任在肩的感慨,提醒逢子珍惜青春,不负韶华。

最后两句“五桂荫门家世事,寂寥天畔几回星”以五桂比喻科举及第的荣耀,暗示家族期望,而“寂寥天畔几回星”则寓言了主人公期待逢子能早日功成名就,打破家庭的寂寥,就像天边闪烁的星星预示着希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个人学业的激励,也有对家族期望的寄托,展现了诗人对后辈的殷切期望和深情教诲。

收录诗词(614)

曾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茶山居士。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 字:吉甫
  • 籍贯: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
  • 生卒年:1085--1166

相关古诗词

立春

十载东都客,春盘种种春。

翠看蔬甲小,黄爱韭苗新。

流落成吾老,萧疏对此辰。

睦邻如有使,传语大梁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龙溪新亭

不识梯山路,今闻驾壑桥。

蛟龙深窟宅,松竹半云霄。

与子成二老,由来非一朝。

崖藤如暂寄,还往肯辞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仲夏细雨

霢霂无人见,芭蕉报客闻。

润能添砚滴,细欲乱炉薰。

竹树惊秋半,衾裯惬夜分。

何当一倾倒,趁取未归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似贤斋竹

大暑不可度,小轩聊复开。

只消看竹坐,不必要风来。

岂待迷时种,何妨腊月栽。

叶端须雨打,有句索渠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