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陵寒食日与同年裴颜李先辈郑校书郊外闲游

寒节钟陵香骑随,同年相命楚江湄。

云间影过鞦韆女,地上声喧蹴鞠儿。

何处寄烟归草色,谁家送火在花枝。

银瓶冷酒皆倾尽,半卧垂杨自不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寒冷时节,钟陵之地香气四溢,骑马的人们相伴同行,同年同月的朋友在楚江边相约。
天空中,云彩间掠过荡秋千的少女身影,地上则是孩子们欢快地踢着蹴鞠的声音。
烟雾中的绿色草地,不知何处寄托着归乡之情,哪家的花枝上燃起了送别的火焰。
大家举杯共饮冷酒,直到瓶空,我半躺在垂柳下,醉意朦胧,全然不知时间流逝。

注释

寒节:寒冷的节日。
钟陵:古代地名,今江西南昌附近。
香骑:带着香气的马匹。
同年:同一年出生或同科举人。
楚江湄:楚江边,指长江下游地区。
云间影:天空中的身影。
鞦韆女:荡秋千的女子。
喧:喧闹。
蹴鞠儿:踢蹴鞠的孩子。
归草色:归乡的绿色草地。
送火:点燃烟火以示送别。
花枝:花朵盛开的树枝。
银瓶:银制酒壶。
倾尽:喝完。
半卧:半躺。
垂杨:垂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郊遊图景。诗人与同年好友在寒食节这一特定时期,骑着香气浸润的马匹,漫游于钟陵附近和楚江边。这一天气,寒意未消,而春色已渐渐丰富。

"云间影过鞦韆女,地上声喧蹴鞠儿。" 这两句生动描绘了当时的景象:在云间偶尔可见女子打扮的身影,而在地面上传来孩童嬉戏的声音,充满了春天的活力与欢愉。

接下来的几句 "何处寄烟归草色,谁家送火在花枝。" 通过对比鲜明的情景——一边是轻盈飘忽的草色,一边是热烈跳动的火焰,诗人表达了春日游子的无奈与惆怅。

最后两句 "银瓶冷酒皆倾尽,半卧垂杨自不知。" 描述了友人们在郊野饮酒作乐的情景,他们纵情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以至于酒喝得精疲力竭,身体半躺在垂柳之下,沉浸在这片刻的宁静与快乐中,仿佛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象和人生感悟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友情深切的情感。

收录诗词(142)

曹松(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晚期诗人。舒州(今安徽桐城。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

  • 字:梦徵
  • 籍贯:一今安徽潜山)
  • 生卒年:828——903

相关古诗词

除夜

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

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

燎暗倾时斗,春通绽处芬。

明朝遥捧酒,先合祝尧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哭李频员外

出麾临建水,下世在公堂。

苦集休开箧,清资罢转郎。

瘴中无子奠,岭外一妻孀。

定是浮香骨,东归就故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哭陈陶处士

园里先生冢,鸟啼春更伤。

空馀八封树,尚对一茅堂。

白日埋杜甫,皇天无耒阳。

如何稽古力,报答甚茫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哭胡处士

丘中久不起,将谓诏书来。

及见凌云说,方知掩夜台。

白衣归北路,玄造亦遗才。

世上亡君后,诗声更大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