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人间富贵岂须论,三百年来积庆门。
名纪太常高大父,气钟仁祖外曾孙。
心存忠孝源流远,义薄云天色笑温。
屈指前时功德辈,悠悠谁似典型存。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吕的作品,名为《投赠钱侍郎端礼三篇(其一)》。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在赞颂钱侍郎家族的辉煌门第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人间富贵岂须论,三百年来积庆门。”这两句开篇便点明了主题,即不必过多讨论世间的富贵,因为钱氏自古以来就享有着累积的荣耀与庆幸。这里的“积庆门”既指家族的繁盛,也暗示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道德积淀。
“名纪太常高大父,气钟仁祖外曾孙。”作者在这里具体提及钱氏家族中的重要人物。"名纪太常"可能是指有着显赫名声的太常(即太常寺卿,古代官职),而"高大父"则可能是对该家族长者的一种尊称。"气钟仁祖外曾孙"则表明作者自己与这位仁慈祖先的关系,是他的外曾孙。这两句展示了钱氏家族的崇高地位和辉煌历史。
“心存忠孝源流远,义薄云天色笑温。”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忠孝品德的珍视以及对家族美好传统的赞扬。"心存忠孝"说明了作者内心深处对于忠诚和孝顺的重视,而"源流远"则意味着这些美好的品质自古以来就被家族所传承。"义薄云天色笑温"则形容家族成员间的情感深厚,如同云天一般宽广,且带有一种温暖的笑容。
“屈指前时功德辈,悠悠谁似典型存。”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于钱氏家族过往功业和道德典范的赞美。"屈指前时功德辈"意味着将手指数着过去的丰功伟业,而"悠悠谁似典型存"则是在询问,在悠久的岁月中,哪个家族能够像钱氏这样成为典范,保持其荣耀和道德的传承。
整首诗通过对钱侍郎家族辉煌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赞颂,表达了作者对于这种家族美好传统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出宋代士大夫阶层对于家族荣耀、道德典范以及文化传承的重视。
不详
卒于宁宗庆元四年,年七十七岁。端庄自重。年四十,即弃科举。好治易,尤留意通鉴。教人循循善诱,常聚族百人,昕夕击鼓,聚众致礼享堂,不以寒暑废。吕著有《澹轩集》十五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
閒忆当年闯孔门,未能无意觉斯民。
浮名浮利虽关命,多病多愁故恼人。
九十春光浑易老,二三子者莫因循。
老夫耄矣诚堪笑,何惜同来试问津。
千竿倏忽散层云,疑有风雷为骏奔。
峻擢已应烦地媪,巧裁仍复借天孙。
已惊虎豹留皮处,更看龙蛇起陆痕。
圣主工夫同造物,坐令温诏发霜根。
大夫古君子,不可今人求。
蝇营鄙世态,贪吟口不休。
一朝膺事任,卓尔茂勋猷。
此道今已远,天乎公首丘。
高才入用合求闻,却向丘园号隐君。
驰骋古人真我事,泥涂轩冕付时人。
黄粱未熟惊尘世,白璧空埋惨暮云。
赖得相门馀庆在,诸郎峙玉正诜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