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勉粹夫进学兼示诸子

閒忆当年闯孔门,未能无意觉斯民。

浮名浮利虽关命,多病多愁故恼人。

九十春光浑易老,二三子者莫因循。

老夫耄矣诚堪笑,何惜同来试问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闲暇时回忆起往昔闯入儒家之门的日子,那时并未意识到自己对百姓的影响。
世俗的名声和利益虽然关系到生死,但频繁的疾病和忧虑却使人烦恼不已。
九十载的春光转瞬即逝,朋友们,我们不能继续拖延不前。
我已年迈,确实值得嘲笑,但何妨一同前来探讨人生的方向。

注释

孔门:儒家学派。
斯民:百姓。
浮名浮利:世俗的名声和利益。
九十春光:九十岁的岁月。
莫因循:不要拖延。
耄矣:年老。
问津:寻求人生方向或建议。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吕的作品,名为《诗勉粹夫进学兼示诸子》。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求学经历的回忆,以及对后辈子孙进行劝学和生活态度的寄语。

首句“閒忆当年闯孔门”表明诗人在闲暇时光里,回想起自己年轻时候踏入学府的大门,追求知识与修养的岁月。这句话既展现了诗人对过往学习生活的怀念,也反映出他对于教育和自我提升的重视。

“未能无意觉斯民”则透露出诗人在当时可能并没有完全意识到自己所学知识对社会的重要性,或者是说他那时候还不够成熟,没有深刻地理解学习的意义。

接下来的两句,“浮名浮利虽关命,多病多愁故恼人”表达了诗人对于虚名和物质利益的态度。他认为这些虽然与生命息息相关,但却常常带来疾病和忧虑,从而困扰人们的心灵。这反映出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心境。

“九十春光浑易老,二三子者莫因循”则是对年轻一代的劝诫。诗人提醒他们,生命如同春天的花朵,转瞬即逝,不要因为年轻就放纵自己,要珍惜时光,努力向上。

最后两句,“老夫耄矣诚堪笑,何惜同来试问津”中,诗人以一种自嘲的口吻,称自己已经老迈,但仍旧能够笑看世事。同时,他也鼓励子孙们与他一道,共同探索知识的深渊。

这首诗通过对往昔求学经历的回忆和对后代的劝勉,展现了诗人对于学习、生活态度以及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44)

李吕(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卒于宁宗庆元四年,年七十七岁。端庄自重。年四十,即弃科举。好治易,尤留意通鉴。教人循循善诱,常聚族百人,昕夕击鼓,聚众致礼享堂,不以寒暑废。吕著有《澹轩集》十五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

  • 籍贯:记诵过
  • 生卒年:1122—1198

相关古诗词

宣和殿新竹应制次韵

千竿倏忽散层云,疑有风雷为骏奔。

峻擢已应烦地媪,巧裁仍复借天孙。

已惊虎豹留皮处,更看龙蛇起陆痕。

圣主工夫同造物,坐令温诏发霜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追挽游大夫

大夫古君子,不可今人求。

蝇营鄙世态,贪吟口不休。

一朝膺事任,卓尔茂勋猷。

此道今已远,天乎公首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追挽刘平父二首(其二)

高才入用合求闻,却向丘园号隐君。

驰骋古人真我事,泥涂轩冕付时人。

黄粱未熟惊尘世,白璧空埋惨暮云。

赖得相门馀庆在,诸郎峙玉正诜诜。

形式: 古风

追挽刘平父二首(其一)

奕世旂常记姓名,屏山道学蔼馀馨。

流风与世为标的,好义于君见典型。

琴韵祗求追古意,吟怀偏喜旁林扃。

相逢恨晚情犹厚,怅望音容隔杳冥。

形式: 古风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