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阳山归舟中作

小麦青青大麦黄,涧松风急夜声长。

屩穿细路春泥滑,花落清渠野水香。

岭上独留云作盖,村边多见石为梁。

枫桥寺转阊门近,回首西山已夕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善住的《自阳山归舟中作》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田园画卷。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归途中的自然景色与诗人的情感体验。

首句“小麦青青大麦黄”,以小麦和大麦的生长状态,勾勒出初夏时节的农耕景象,绿色与黄色交织,充满生机与希望。接着,“涧松风急夜声长”一句,将视线转向夜晚的山涧,松林在风中摇曳,发出悠长的声响,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神秘的氛围。

“屩穿细路春泥滑,花落清渠野水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归途中的细节。穿着草鞋走在湿滑的小路上,两旁是落英缤纷的野花,清渠中的流水带着泥土的芬芳,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自然之美的画面。

“岭上独留云作盖,村边多见石为梁”则将视角提升至更高处,岭上云雾缭绕,仿佛天空之上的遮阳伞,而村落边则是用石头搭建的桥梁,既实用又富有自然之美。

最后,“枫桥寺转阊门近,回首西山已夕阳”两句,诗人从自然景观过渡到人文景观,枫桥寺的轮廓渐渐清晰,阊门也近在咫尺,而此时,西山已被夕阳染红,一天的旅程即将结束,留下的是对美好景色的回味与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归途中的所见所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119)

善住(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僧。尝居吴郡报恩寺。往来吴淞江上,与仇远、白挺、虞集、宋无诸人相倡和。工诗。为元代诗僧之冠。有《谷响集》

  • 字:无住
  • 号:云屋

相关古诗词

无照林亭

累土崇丘作小亭,手栽花木满林坰。

郡中高树已全绿,屋外远山才半青。

过眼荣枯荒圃草,到头聚散野池萍。

馀生但愿身长健,杖策时来对翠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赠叔恭

负笈担簦计已灰,归来萧寺掩莓苔。

呼猿别涧曾抛果,放鹤他山得看梅。

樵径雪晴芒屩出,江桥风熟布帆开。

反思身外无穷事,不直窗间水一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山中

寂寥空谷久相容,行道何须向别峰。

山腹引泉因煮茗,岭头乘雨为栽松。

倚天杰阁巢灵鹤,彻海澄潭卧毒龙。

樵客岂能知住处,草堂终日白云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秋居

栖迟寄穷巷,不异住荒村。

寒草生枯树,秋苔上败垣。

众山皆绕郭,一水独当门。

抱瓮非吾事,乘閒学灌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