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偈四首寄示心然道人聊资体味以进个中精淳之趣(其一)

心然法法然,法异心心异。

透过然异来,许你个巴鼻。

形式: 偈颂 押[寘]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僧人释守卓所作,名为《小偈四首寄示心然道人聊资体味以进个中精淳之趣》的第一首。诗中运用了禅宗中的概念,通过“然”、“法”、“心”、“异”等词,探讨了心灵与宇宙万物之间的关系。

“心然法法然,法异心心异。” 开篇即点明了心与法的关系,心是主体,法是客体,心对法的认知和反应决定了法在心中的显现。心的变化导致对法的理解和感受不同,体现了心与法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动态关系。

“透过然异来,许你个巴鼻。” 这句话进一步阐述了理解事物的深度和层次。透过不同的视角或心境去观察事物,会得到不同的认知结果。这里“巴鼻”可能是一种比喻,意指细微之处或微妙的感受,强调了深入体悟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旨在引导读者深入思考心灵与宇宙万物之间的互动关系,鼓励从多角度、深层次去理解和体验世界,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的提升。

收录诗词(162)

释守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小偈四首寄示心然道人聊资体味以进个中精淳之趣(其二)

个中好巴鼻,言下须瞥地。

寂寂要惺惺,当机善游戏。

形式: 偈颂 押[寘]韵

小偈四首寄示心然道人聊资体味以进个中精淳之趣(其三)

心然法法死,大用始全举。

的的彻生生,互非互相许。

形式: 偈颂 押[语]韵

小偈四首寄示心然道人聊资体味以进个中精淳之趣(其四)

非许复何如,法界一蘧庐。

于中全谛实,此外尽撩虚。

形式: 偈颂 押[鱼]韵

寄徐师利(其一)

要明得丧非干我,须到身心洞彻时。

彻处忘缘缘即彻,从兹出处但随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